】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陳星:“主流民意陷阱”與台灣政治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24-08-05 00:17:11


 
  陳星指出,爭取足夠多的選民支持進而實現奪取與擴張政治權力的目標是台灣政治中所謂“民意”問題的核心內容。對於台灣的政黨與政治人物來說,如果選不上,就什麼也不是,他們所有的政治活動均是圍繞著選舉展開,台灣政治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無時無刻不在選舉,一次選舉結束與下一次選舉無縫銜接,使台灣社會一直處於高度政治動員的緊張狀態之中。在台灣的政治結構中,民意的主要功能在於為權力分配提供所謂的“合法性”,而政黨與政治人物對民意的“尊重”也是在這個意義上展開。至於選舉之後,絕大多數情況下民意都處於被漠視的狀態。自民進黨執政以來,雖然民間反對“美豬”進口、反對“廢核”政策,但民進黨對民間的反對聲音並不以為意,依然堅定推行相關政策,而且民進黨逆民意而行的做法並未對其基本盤造成太大影響。

  陳星分析,賴清德上台後,面對藍白陣營在“立法院”的攻勢,賴清德一方面利用現有的制度程序進行節節抵抗,同時還煽動社會力量向藍白兩黨施加壓力。自己執政卻動員民眾走向街頭向在野黨施壓,這已經成為台灣政治的奇觀。賴清德這種做法傳達出來的信息非常清楚,即並不在意非綠民眾的感受如何。民進黨當局要利用基本盤強化壓力,製造緊張氛圍,以此壓迫更多民眾屈服於民進黨的恐嚇。另一方面,民進黨也試圖通過強勢的社會動員增強對社會團體的控制,瓦解藍白兩黨的社會基礎。

  賴清德上台後隨即展現出來的囂張跋扈執政風格,就是吃定了藍白兩黨在民意引導方面缺乏堅強的組織支撐。長期以來,民進黨控制了大量社會團體、豢養出一批政治學生,同時組建出規模龐大的網軍,壟斷了傳統與新媒體平台,形成了民意引導與塑造的全面優勢。相較而言藍白在這些方面卻缺乏基本性的結構性支撐。國民黨雖然曾經有一定的組織基礎,但近年來在民進黨的持續追殺下已經大幅減弱,況且這些組織大都是針對選舉動員組建,本身較少擔負傳播理念的功能。相對來說,民眾黨對網絡平台的利用較為充分,不過其缺乏社會組織支撐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在民意引導方面只能靠議題和流量,時間長了疲態就會慢慢顯現出來。更重要的是,在民進黨強烈“台獨”理念衝擊下,議題上的對抗性減弱了藍白兩黨民意引導的空間。在民進黨步步為營的民意攻勢之前,單純依靠議題已經無法取得穩定優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