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可能面臨通脹壓力,但當前經濟復甦的基石不穩使得保增長的壓力依舊存在,這將限制政策調整的可能性。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從數據看,有一個顯著的回調,這清楚地說明經濟回暖的基礎比較脆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建偉表示,不能輕言經濟復甦,當前的回暖更多的是一種政策性反彈,在外需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刺激投資政策的力度能否保持、居民消費高增長是否可持續都不容樂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部副部長趙晉平也說,從國內市場來看,CPI的持續走低,反映了內需不振的客觀情況,經濟長期向好的條件仍未成熟,“從短期來看,政策出現大幅調整的可能性不大。”還有學者認為,保持一定的通脹預期,有利於刺激消費和促進經濟復甦。
可惜的是,二季度經濟增長率出現止跌回升跡象。國家信息中心9日的報告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已成功觸底回升,但並不等同於趨勢性經濟復甦。預計全年GDP同比增長8.0%左右,CPI和PPI分別下降0.5%和5%左右,進口和出口分別下降16%和17.5%左右,全年貿易順差規模下降到2200億美元左右。報告建議,下半年不再加大“保增長”方面的政策刺激力度,將工作重點放在落實和完善已出台的政策上,培育帶動新一輪經濟復甦的新增長點。
儘管經濟已經成功觸底回升,但回升基礎主要是庫存調整短周期的反彈,並不等同於趨勢性經濟復甦。真正復甦的物質基礎是企業開始新一輪大規模固定設備更新投資,但工業領域尚未出現上述趨勢。為此,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給予社會資本投資國民待遇,允許社會資本進入金融、鐵路、公路、航空、電信、電力以及城市供水等多個行業。大力發展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通過稅收、財政貼息、政府採購等政策扶持中小企業。
目前,三季度會否面臨新的困難還無法預測。如果因為外需因素及投資動力減弱等影響,導致經濟出現回落的勢頭,政策力度也可能增加。假如三季度經濟延續向好態勢,則應該不會有更多較大的刺激計劃出台。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表示,今後兩個季度裡,從調控的措施選擇來看,財政貨幣政策還是應維持去年10月以來的選擇,開支還要增加,減稅的措施還要繼續。財政方面,無論是增支還是減稅,兩個方面的空間都還有。因此,“在短期政策已取得成效的情況下,要把政策力度放到經濟結構調整上來。要把短期依靠投資促經濟增長,轉移到依靠消費促增長上來。在深化改革、改變經濟結構上加大力度。”央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日前撰文稱,短期內消費物價持續顯著上行的可能性不大,下一步應在保持貨幣政策總體寬鬆的同時,適時適度進行微調。
尤其需要關注的問題是:在4萬億投資計劃中,地方資金到位率低;社會資本啟而不動;銀行信貸中真正進入中小企業和製造業的份額較小;危機帶來的就業問題將影響下一步的城鄉消費預期,等等。當前信貸的高速擴張,信貸資產的集中度風險日益凸顯,銀行新增貸款可能出現行業集中、客戶集中和期限中長期化的趨勢。必須清醒把握信貸支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切實防範可能產生的金融風險。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說,“下一步,希望在總量擴張性政策以外,更多出台一些有針對性的結構性措施。包括增大減稅幅度,擴大民營企業的市場准入領域,重視中小企業的征信體系建設和政策性金融支持,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