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多數擬建在建項目不會因為樓市新政停工,房地產投資降溫需要一段時間。 |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評論員 馬鑫、譚小芬)全球金融危機後,在積極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經濟快步走入復甦軌道。然而,在中國經濟快速復甦的背後,卻隱藏著許多潛在的風險和隱患。這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貨幣政策超調的風險;二是巨額的地方政府債務可能對金融體系產生的不利影響;三是房地產調控對經濟的衝擊。
第一,貨幣政策超調的風險。2010年4季度以來,金融危機後中國的巨額信貸投放產生的通貨膨脹效應逐漸顯現,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續攀升,2011年6月達到6.4%的高點。貨幣當局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脹。2010年至今,央行已連續12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回收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大型存款機構準備金率達到21.5%歷史高點;4次上調利率,每次0.25個百分點。
從控制通脹的效果來看,雖然6月CPI創年內新高,但其主要是由翹尾因素和豬肉價格反季節性暴漲引起的,非食品因素對通脹的貢獻已下降。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環比已連續五個月下降,經濟減速減少了國內需求,大宗商品價格在下半年也有下降的趨勢,信貸緊縮效應開始發揮作用,豬肉價格再度暴漲的可能性不大,這一切都有利於下半年的通脹率下降,但是三季度通貨膨脹仍將高位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