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資源極為匱乏的國家,例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幾乎百分之百依靠進口,其他主要礦產資源也基本仰賴進口。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日本除了要為此支付昂貴的進口費用、在價格上受制於人以外,還面臨如何確保資源的穩定供應問題。在陸地上日本早已“挖地三尺”,根本沒戲。
但日本是一個島國,雖然國土面積非常有限(全球排名第60位),但由於它是一個狹長的國家,所以其海岸線長達3.39萬公里,居然排名全球第6名。同樣,日本的專屬經濟區也排名世界第6位,這成為日本人引以為自豪的“海洋國家”的資本。既然陸地找不到油氣,日本當然將勘探重點轉向海洋,多年來不斷加大海洋勘探力度,這一努力還真奏效了,近年來似乎是“捷報頻傳”:
先是在新潟縣附近的日本海水域發現了可燃冰礦床,隨即在伊豆和小笠原等海域發現了面積大得多的可燃冰礦床,接著又在多處發現了海底熱水礦床。不僅是點多面廣,而且礦床的富集程度也令人“喜出望外”。日本工程產業協議會在2010年就做出了如下的相關預測:可燃冰的資源量為12.6萬億立方米,足可使用131年,總價值120萬億日元,每年可產生3萬億日元的經濟效益,可形成5.4萬個就業崗位。
2013年3月,當日本經過兩年的準備,經濟產業省下屬的日本油氣•金屬礦產資源機構(以下簡稱為“油礦機構”)首次在愛知縣附件的海域采集到可燃冰樣品,當場在采集船上點燃後,在現場視察的經濟產業大臣幾乎是喜不自禁:“超出預計,完全超出預計!”這一場面還通過電視向全國轉播,首戰告捷在日本引發了人們對海洋資源的強烈期待。
海洋資源的相繼發現,給日本帶來的驚喜是不言而喻的。2013年日本資源•能源廳開始著手在日本海對資源的蘊藏量進行調查,而對相關的沿海各地方政府來說,不啻是天上掉下了餡餅,完全沉浸在欣喜若狂的氛圍中。包括新潟縣和京都府在內的日本海沿岸10個府縣,在2012年就建立了“促進日本海資源•能源開發聯合會”。2014年5月,京都府、新潟縣和鳥取縣的3位知事又聯袂走訪資源•能源廳,呼籲盡快出台相關海洋資源商業開發的路線圖,並加強人才培養,盡早形成開發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