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21日電(記者 李仲維)年底的第四次“江陳會談”已經預定要協商簽署“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協議”,台灣“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企劃組組長洪玉泉建議兩岸建立動植物疫情通報、檢疫檢驗查證及協商談判機制,必要時互相派員進行實地查廠,以促進兩岸農產品貿易交流。
洪玉泉在台灣海基會7月份出版的《兩岸經貿月刊》上,以“由動植物防疫檢疫談兩岸農產品安全合作”為題發表專文指出,目前兩岸農產品交易往來中,在執行檢疫工作時,遭遇檢附文書證件或其他檢疫檢驗規定亟待確認時,常肇因雙方主管機關缺乏及時溝通及協商之管道,導致影響相關農產品通關時效。
洪玉泉指出,為迅速解決此雙方農產品輸出入貿易所面臨之檢疫檢驗問題,亟需建立能及時溝通及協商之兩岸官方檢疫權責機關窗口。
洪玉泉認為,為解決兩岸所關切之雙方動植物疫情狀況及隨之產生的檢疫檢驗問題,可在符合雙方法規與WTO/SPS協定規範,以及信息透明化、證據科學化及平等互惠的精神下,建立兩岸動植物疫情通報、檢疫檢驗查證及協商談判機制,必要時互相派員進行實地查廠等,以促進兩岸農產品貿易交流。
洪玉泉指出,目前台灣輸往大陸之楊桃等22項水果產品當中,除關稅及檢疫問題外,所面臨之最大貿易障礙在於農藥殘留標準之差異問題。由於大陸對台灣輸入之鮮果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時,其檢測項目、標準及檢驗時限未予明確規範,而造成台灣業者困擾及損失;因此,亟需建立雙方農藥殘留檢測標準及調和之機制,俾使水果輸銷更為順暢。
洪玉泉表示,未來兩岸如能落實農產品檢疫檢驗協議事項,緊急通報、交換動植物疫情訊息,將有助於台灣瞭解大陸之疫情、法規及措施,並可事先採取因應措施,以防杜可能的疫情傳播,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與民眾健康。
洪玉泉指出,考量現行兩岸檢疫檢驗工作均為政府公權力之執行,為縮短處理流程,使問題即時獲得解決,若能依協議建立兩岸官方檢疫檢驗權責機關溝通及協商之直接窗口與機制,對解決雙方農產品輸出入之檢疫檢驗問題,加速通關效率,及協助台灣農產品進入大陸市場均有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