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卷。 |
|
藏在台北故宮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在日前的“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在回答台灣記者提問時說:“我講一個故事你可以告訴台灣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畫家叫黃公望,他畫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圖》,完成之後不久就去世了。幾百年來,這幅畫輾轉流失,但現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館,一半放在台灣故宮博物院,我希望兩幅畫什麼時候能合成一整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
這幅畫,一半在台北一半在杭州,生生分離,已經60餘年。回頭看,這幅畫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曲折離奇。
78歲才動手
黃公望本是江蘇常熟人,叫陸堅。南宋末年,陸堅來到溫州過繼給黃家。黃家老翁見這名小男孩聰明伶俐,喜出望外。說:“黃公望子久矣。”於是,陸堅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
黃公望直到中年,才得到徐琰的賞識,在浙西廉訪司當書吏,而此時宋代已經被元所滅。後來上京到都察院,仍做書吏,經辦田糧雜務。不料,他的上司張閭是個貪官,就在元朝恢復科舉那年,張閭案發,46歲的黃公望受牽連入獄。出獄後的黃公望心灰意冷,他開始“隱身”,四處漂泊,“賣蔔為生”,算命測字看風水。
1347年,黃公望78歲了,當他再次踏足富春江時,不禁逸興思發。同行的師兄無用師感嘆富春山水,請黃公望將其描畫下來,於是黃公望便著手作《富春山居圖》。開始時,他並未刻意去畫,三四年過去了還沒畫好。後來,他特地將畫卷放進隨身的行李中,早晚有空就接著畫,終於在82歲那年完成此畫。
4年後,黃公望去世。
人間寶物
100多年過去了,無用師早已仙逝,《富春山居圖》傳到明代畫家沈周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