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英國《金融時報》3月29日載文《人民幣升值誰說了算?》,文章說,把國際收支失衡完全歸咎於中國是不公平的,而且會起到反效果。在這個重要問題上,美國人現在表現得有些孩子氣,尤其是那些美國政府難以左右的國會議員們。最近,美國正醞釀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是校園運動場上的套路,不適用於超級大國之間。漫罵和指責似乎並不是解決這一爭執的正確辦法,事實上,它反而可能破壞達成和解的機會。摘要如下: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會逐漸採取更加靈活的匯率政策。這將使中國貨幣當局對本國貨幣政策享有更大的自主權。但是,在什麼時候採取行動,將由中國自己決定,而不會按照外國政客擬定的方式和時間表來進行。
為了衝銷外匯流入、防止貨幣供應量惡性增長和通脹壓力進一步積聚,中國當局被迫進行大量操作。這種壓低人民幣的干預措施,明顯加大了中國貨幣政策的複雜性。
那些有助國內金融服務和金融市場自由化的因素與人民幣國際化之間,存在明確的關聯。這些進程必須一步一步地來。
中國外匯儲備猛增的一個原因,是貿易支付“提前錯後法”大行其道。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上世紀70年代初崩潰前,就已出現這種支付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