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強說,事實上,有關南海諸島水上和水下文物的考古調查始終為考古學界所關注。中國大陸在西沙群島已設立兩處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即“甘泉島唐宋遺址”和“北礁沉船遺址”。2007年在華光礁沉船遺址發掘工作期間,考古人員還分別對華光礁、玉琢礁、北礁等10處新發現沉船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並有新的發現。2009年和2010年考古人員對西沙群島開展了兩次文物普查。據了解,台灣考古界對東沙群島、太平島的文物考古工作也十分重視,相繼開展了調查和保護工作。
他指出,目前南海水上和水下文物的現狀令人堪憂,一方面考古調查、考古發掘工作亟待加強,另一方面大量文物面臨被盜掘、流失和損毀的危險。因此,海峽兩岸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在考古手段、水下考古技術和裝備等諸多方面展開合作,將有利於南海文物的有效保護。
他表示,事實上,兩岸有關南海問題人文領域的合作不僅已經展開,具備了良好的實踐基礎,而且未來發展具有相當大的潛力,目前只是需要進一步深化和進一步機制化。因此,應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兩岸應穩步地推進人文領域的合作。
第十屆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10至11日在海口舉行,主題為“新形勢下的兩岸南海合作”。50多位兩岸人士圍繞“南海形勢新發展與兩岸合作前景”“兩岸南海合作項目”“南海資源開發與保護:兩岸視角”和“兩岸南海法理研究”等議題進行深度探討。與會學者普遍認為,近年來南海形勢出現新變化,兩岸南海合作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希望兩岸本著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思路,加強交流與合作,先從學術性、經濟性、功能性領域開始,再逐步延伸到其他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