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29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的社論指出,馬英九這兩天出席青年政策論壇,小至學生游泳訓練,大到節能減碳,都是討論題目。馬英九說起省電、節約用紙等等,“有人說我管太多小事”,但仍強調身體力行。
社論說,馬英九是否“管太多小事”,外界期望和評價不一。但作為“一國領袖”,馬英九真正應該在意的是,到底能不能做幾件“大事”出來。
這幾天和馬英九相關的大事,也頗有幾則。雲林“立委”補選結果,大家都在看,“馬主席”能否堅持讓選舉和地方派系脫鉤。又例如媒體揭露,這一年多來的情治監聽增加,馬英九聞訊關切,要求徹查。
馬英九帶領國民黨“完全執政”以來,國事如麻,新政府執政成績不盡令人滿意。馬英九在意什麼,就會在什麼地方特別要求加強。他在意清廉正直的名聲,所以對內儉約對外肅貪。他在意自己的愛民形象,所以當風災後民調支持率驟降,力求彌補,做到連王建煊都說別再“到處磕頭道歉”的地步。他在意兩岸關係進展,所以從陳雲林來台到簽ECFA,都成了火線話題。
看得出來,馬英九在意的事有大有小,有個人形象和名聲的部分,也有“國事天下事”的部分。重點是,作為“國家領袖”,馬英九應該更在意一點制度興革的大事。
舉例來說,情治監聽增加,這個問題很嚴重。馬英九介意被指“違反競選承諾”,但更重要的是,這一年多來在整頓秩序和力行肅貪的社會氣氛下,台灣的民主形象和人權紀錄似乎提升不夠。馬英九一方面為維護個人清譽而不惜告上檢察官,另方面為避嫌卻不願評論司法,以致整體司改運動進展有限,從羈押制度到法院速審的議題一直引起議論。馬英九為挽救執政團隊形象而到處鞠躬道歉,但在國民黨內,從黨產到派系都是問題,有所為(例如派葉金川出征花蓮)有所不為(不願受掣於雲林張派)的拿捏卻引起爭議。諸如此類,多少顯現出輕重失衡的問題。
馬英九從修身齊家始,可看出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的奉行者。現在,應是“做大事”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