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重量級專家學者首次在台北研討兩岸敏感的政治議題 |
中評社/題:“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的意涵、共識與建言 作者:羅祥喜(香港),本刊記者
筆者有幸全程參加了11月13日至14日在台北君悅大飯店召開、由財團法人太平洋文化基金會主辦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這是兩岸專家學者在兩岸關係發展新階段的一場相當重要的交流、對話活動,也是兩岸進行敏感性政治對話之前的一場暖身,值得認真總結。
研討會的特點與意涵
根據筆者的觀察和綜合許多專家學者的總結,“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第一是開創性和前瞻性。
這次研討會,是兩岸重量級專家學者第一次公開在台灣召開、廣泛涉及兩岸政治、經濟、文化、涉外事務和安全事務等綜合性議題的會議;與會者除了學術研究機構的學者外,還有兩岸退役將領、外交大使等具有實務經驗的軍政專家,因此,是在兩岸關係持續改善發展的新形勢下一次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學術交流活動。
而兩岸敏感的政治、涉外事務以及軍事安全等議題,又是當前和未來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須面對和處理的重要問題,因此,這次會議具有明顯的前瞻性意義。
正如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徐博東在會議期間接受中評社專訪時強調,兩岸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光是經濟而不進行政治上的溝通是不行的。這次研討會,是兩岸交流以來,首度在台灣就政治議題進行學者之間的對話,打破了兩岸不談政治議題的禁忌,等於是新的起點。
第二是高端性和權威性。
此次會議,雖然是一場由台灣民間機構主辦的兩岸民間學術交流活動,但是它的高端性和權威性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與會者層級高、份量重:大陸包括重要的涉台智庫學者、退役將軍、退役大使,而帶隊的是曾經擔任過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平發展理論的重要倡導者鄭必堅,這是迄今為止訪台層級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大陸學者。
台灣方面的與會者,也是一時之選,包括前官員及重要的智庫學者、大學教授、退役將軍和前駐外“大使”或代表等八十余人。
此外,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副主委童振源、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其昌等民進黨重要政治人物也參加了會議。
其次,此次研討會,得到兩岸執政高層的重視和支持,如此層級和敏感議題的討論,沒有兩岸高層的重視和支持,是不可能順利舉行的。台北市長郝龍斌、“陸委會”主委賴幸媛還分別在研討會前後宴請了鄭必堅為團長的大陸專家學者。據瞭解,賴幸媛是第一次會見具有大陸黨政軍外交背景的重量級學者。這都從一個側面展現了馬政府對此次研討會的重視和支持。
第三是討論熱烈,深入理性。
鄭必堅在研討會開幕演講時說,在兩岸關係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階段,需要就如何促進兩岸關係良性發展,開展大討論。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需要大討論,兩岸學術只同仁,義不容辭、理所當然應該走在大交流的前面,深入研究、順利善意、積極探索、有所作為,為不斷拓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閉幕致辭時,鄭必堅肯定地說,兩天的研討會,兩岸學者圍繞兩岸關係中的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友好、坦誠的氣氛當中,各抒己見,百家爭鳴,即便有不同看法,也能夠相互理解、包容,理性溝通,確實難能可貴。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吳豫生也在研討會閉幕致辭時說,盡管與會者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立場,在討論過程中,有時候是浪潮洶湧,有時候是風平浪靜,但所有參與討論的人,都能夠很理性、平和地討論問題。
第四是全程公開,毫無保留。
此次研討會,未開先轟動,引起各只高度關注,要求與會的專家學者越來越多,並引起兩岸及外國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因此,原先規劃閉門進行的研討會,後來改為全程公開,包括全程對有意參與會議者公開,以及對新聞媒體公開。結果,與會的專家學者,由原先邀請的110位(大陸28位,台灣82位),增加到130多位,參與采訪報道的兩岸及外國新聞媒體達43多家110多人。台灣《中國時報》、《聯合報》等主流媒體連續以整版篇幅報道研討會情況,並配發評論。
會議的完全公開及媒體連續、大量的報道,消除了部分人原本可能對兩岸學者因為閉門研討而產生的疑慮,並有助於引發台灣各只對兩岸關係問題的思考,促進更多的兩岸民眾關心和支持兩岸關係的發展。這也是研討會能夠順利進行、台灣媒體積極討論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討會的成果與共識
兩岸與會者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和主辦單位提倡的“借鏡、傳承、創新、前瞻”的理念,圍繞會議主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共形成26項50條共識。
政治組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代表政治組進行總結報告時說,雖然在討論的過程當中彼此交鋒,但是氣氛理性友好,達成了五點共識:
第一,兩岸學者都贊同九二共識是雙方進行各種協商談判的基礎,這一點大家的態度是明確的。
第二,兩岸學者都贊成促進兩岸政治發展。
第三,關於兩岸和平協議的問題,是這次小組討論中最熱烈的話題,概括的講,有幾種看法:首先,共識方面,兩岸學者都認為兩岸應該簽署和平協議;其次,兩岸學者同時認為應該就和平協議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為正式的兩岸商談做準備;其三,兩岸學者對簽署和平協議的時機、方式,以及如何只定和平協議的性質,以及和平協議的內容等等,仍有歧見,這一點即使在台灣學者內部,或者大陸學者內部,也不統一,兩岸學者更不可能統一,正因為如此,兩岸學者應該進行研究,希望在各自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共同研究,尋求共識;其四,兩岸學者都認為,簽署和平協議是實現或保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一環。
第四,“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也是政治組討論的焦點話題。概括起來,有兩點看法:第一,在討論過程當中,一個中國雖然是一個焦點,但雙方學者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沒有問題,但現階段對一個中國的內涵,意見不一致:台灣學者比較希望大陸在強調一個中國原則的同時,要正視或面對“中華民國”的問題;而大陸學者認為,現階段講的一個中國原則,主要是指大陸、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這樣一個大的概念,對於一個中國原則的具體內涵,可以進行探討,找到解決的辦法。
第五,這次小組討論過程當中,大家對建立兩岸政治互信、促進兩岸良性互動看法一致,並且不少學者,包括在論文裡面,或者沒有提交論文的、在討論過程中,都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這些建議可以供兩岸有關部門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