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艋舺看民進黨的顛覆性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4 00:17:35  


蔡英文的“十年政綱”能否超越民進黨“台獨神主牌”的極限?
  中評社╱題:在艋舺看民進黨的顛覆性格,作者:王崑義(台灣),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大學教授

  今年四月中旬的一個夜晚,天微涼。我和來台擔任客座教授的上海交大教授林岡,一起坐在台北市龍山寺前的廣場閒聊。他好奇的問說,這樣一間超過200年以上的古廟,怎麼會變成台灣的“民主聖地”?

  我還來不及回答,猛一抬頭,一旁民宅大樓上掛著一幅很大的選舉看板,這是一個有意參選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的政治新秀所掛上去的宣傳看板,上面的主標題寫著“議員是三小?”,林教授看了看板後,又隨口問我說什麼是“三小”。

  說實話,要回答龍山寺為何變成台灣的民主聖地容易,但要回答什麼是“三小”,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本,“三小”在台灣話裡面,應該是一句罵人的話,“小”字指的是男人的生殖器,“三”則是諧音,話語裡並不具有意義。“三小”結合起來,就有一點像是使用三字經罵人一樣,並不是一句好話。問題是既然不是一句好話,怎麼會變成民進黨政治新秀的宣傳口號呢?這當然跟前一陣子在台灣熱映的一部電影“艋舺”有關。

  艋舺,台灣的民主聖地

  “艋舺”是龍山寺所在地台北市萬華地區的舊地名,是過去“唐山過台灣”的先民,最早在台北市落腳的地區之一,由於靠著淡水河,舟楫往來便利,所以早年商賈聚集,商業相當發達,同樣的食色性也,也跟著昌盛。所以過去這裡的一條以公娼聚集出名的“華西街”,也成了台灣性產業的代名詞。1990年代,阿扁在擔任台北市長的時候,利用鐵腕手段廢掉公娼,華西街雖然想要改頭換面變成“觀光夜市”,但缺少了公開的性產業,艋舺從此也就一蹶不振,被台北市其他地區興起的夜市給取代。

  今年三月以後,一部以“艋舺”為名的台灣懷舊電影,在台灣放映時相當賣座,所以頗有重新勾起“老艋舺”的回憶。這部電影是以1980年代的“艋舺”為背景,故事的主軸是以黑幫爭奪地盤貫穿,配上公娼賣淫的舊記憶,所以電影雖然賣座,但也受到很多人認為是污名化現在艋舺的批評。

  當然,一部電影會賣座,也必然有它膾炙人口的台詞,才會引人記憶,像2008年台灣最賣座的電影“海角七號”,它的一句“我是國寶哩”的台灣話,就變成當時台灣的流行語,今年的“艋舺”則出現一句“意義是三小”,不只變成中學生的流行語彙,也變成民進黨新秀的競選口號,可見電影語言的穿透力,並不能小看它存在的價值。

  事實上,在“艋舺”電影裡面,“意義是三小”並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句話,它後面還有一句“我只重義氣”,整句話連結起來就是“意義是三小,我只重義氣”,它是否定生命存在的價值,在黑道混的流氓並不重視生命的意義,只重視兄弟間的義氣,所以電影裡面的結局,就因那群黑道兄弟之間,由於有人被懷疑出賣兄弟,最後以這群結拜的黑幫兄弟廝殺作為結局。

  也許有人還是想問,一句黑道兄弟之間的“意義是三小”的語詞,為何又會變成流行語彙,變成民進黨政治新秀競選的口號呢?表面上這句話雖然難入大雅之堂,但它被轉化思考之後,卻又有“顛覆”的意味,顛覆舊傳統,就可能產生新價值,就像龍山寺雖然是台灣少有的具有傳統的廟宇,但在台灣追求民主化的過程中,它被民進黨的前身“黨外人士”廣泛作為競選政見發表會的場域,舊的場域當然就會幻化成新的價值出現。

  要知道,在台灣追求民主化的過程中,“黨外人士”善於利用廟宇做為政見發表的場所,就是看準了蔣家政權擔心在廟宇動用軍警抓人,可能遭到民間信仰的集體反叛,外加蔣家政權不了解“艋舺”這個最具台灣俗民文化的地方到底有多大的反叛力道,所以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台灣的民主找到一個可以庇護的地方,也找到一個可以穿透威權體制的窗口,所以龍山寺被當成是台灣的民主聖地,絕非偶然。

  反觀,“黨外人士”會把龍山寺當成一個競選場域,除了廟宇本身有許多的信徒,他們無形中所集結的力量,並非蔣介石這個“外來勢力”所能看透,所以他不敢與廟宇為敵之外,另一方面,蔣介石跟著蔣宋美齡信奉基督教以後,儘管跟一般台灣民間普遍信仰的道教、佛教並不相同,但信仰者本身都相信宗教的力量,所以不與宗教為敵,才是保障政權存續的謀政之道。這也是為何後來台灣政治人物會逢廟必拜,見到宗教人士都要膜拜三分的緣故,特別是逢年過節時,到廟裡祭拜,參加撞鐘,都成了包括“總統”在內的政治人物必作的功課。

  顛覆,民進黨存在的價值

  事實上,以前大陸人一看到台灣的民主運作,都會懷疑“怎麼文革還在搞”,但如果知道“黨外人士”從龍山寺起家,他們透過宗教的力量,從顛覆蔣介石的政權著手,逐步創造出台灣的民主價值,只要稍微知道這個歷程,就不會對台灣民主跟“文革”一樣的不講道理感到意外。由於有這種顛覆傳統的思考,所以民進黨人也從不相信傳統,特別是在“革命”的年代,沒有顛覆性,就不可能集結力量,就不可能創造新的價值。

  這種情形,就以民進黨在1986年選擇在台灣的圓山飯店創黨,就是一種頗具有顛覆性的想法。要知道,台北的圓山飯店是蔣宋美齡所創辦,是蔣家政權最具權威象徵性的地方,民進黨創黨那一年,還是蔣經國持續搞戒嚴的年代,敢在蔣家地盤上創黨,不要說是向天借膽,起碼也有在太歲頭上動土的意味。所以1986年9月28日民進黨創黨那一天,當時所有的創黨元老,都有抱定要被國民黨抓去關的決心。

  當然,民進黨會選擇在台北圓山飯店創黨還有兩層意義,一是當時的蔣經國容忍民進黨創黨;二是引導民進黨在圓山飯店創黨比較好控制,不至於會讓局勢失控。

  從第一項意義來看,1980年是台灣從外在風雨飄搖,過渡到中產階級崛起之後,他們積極向蔣家爭取分享政權的年代。蔣經國一方面礙於美國要台灣實行民主的壓力,一方面又存有想跟中國大陸要價的想法,所以放手讓“黨外人士”成立民進黨,他無非想要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或說爭取討價還價的空間。

  尤其是,從1979年中國大陸祭出“告台灣同胞書”以後,蔣經國相信兩岸的軍事對峙應該已經告一個段落,但在對中共政權還抱持著疑慮的情形下,唯有放手讓民進黨成立作為牽制,他才能有勇氣在隔一年推出開放大陸探親的政策。蔣經國的作法顯然是要告訴中共領導人,台灣內部有民進黨存在,唯有國民黨才能控制得住局勢,所以國民黨即使開始跟大陸走向和解的道路,大陸也別想越台灣海峽的雷池一步。

  同樣的,蔣經國也擔心民進黨成立以後,台灣的政治局勢會失控,所以他就利用混在民進黨內的“抓耙子”,引導“黨外人士”到台北的圓山飯店創黨。畢竟,台北圓山飯店是蔣家的老地盤,飯店裡面的佈局只有蔣家最清楚,怎樣佈局特務,怎樣掌控局勢,蔣家在這個飯店裡可是最有經驗。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