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代表與馬英九會面,提出訴求獲得回應,住盟發言人彭揚凱(左一)是與會代表之一;另兩位發言人為陳美玲(右前二)、呂秉怡(右前一)(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他指出,台灣公有出租住宅比例占住宅總量只有0.08%,遠低於荷蘭34%、英國20%,就算是高地價的日本也有6.06%,強調資本自由化的美國也有6%,所以台灣當然非常有必要推動社會住宅。
他批評,政府過去做了一些無效措施,例如1950年到1990年間興建國宅,但國宅總數量只佔台灣住宅總數量3.5%,遠不及新加坡國宅佔80%、香港國宅的50%。而且,政府花了40年只照顧到3.5%民眾置產問題,採取補貼方式,數量又有限,只能抽籤,國宅經過10幾20年房價翻漲,抽中的人等於中大獎,因此被戲稱為“國宅樂透”。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台北市內湖、士林的基河國宅,當時買新台幣600多萬元,現在不過十幾年,隨便一棟都是2、3千萬元。
彭揚凱表示,馬政府若想打房,成效恐怕有限,因此現在推動社會住宅,最有正當性、可行性也比較高,所以他與崔媽媽基金會一起聯絡社會各福利團體,大家結合組成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一起推動“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