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工商時報:兩岸經貿利益 何以選民冷感以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30 14:20:45  


  中評社台北11月30日電/喧騰許久的“五都”選戰大戲終告落幕,其結局呈現許多讓人跌破眼鏡之處。除了各參選人與各政黨的行情遽變帶來很多“大驚奇”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選戰中,原本亮眼的兩岸經貿交流成果,最終對選情沒有發揮主要的影響力。甚至,從執政黨在各地區的得票數看出,有非常多的選民,在投票的時候,對兩年來兩岸經貿熱絡交流所帶來的豐厚利益,根本就是冷感以對,不為所動。 

  台灣工商時報社論說,我們提出此一問題,目的不在為特定政黨檢視選戰策略績效,而是從選民的反應中發現,馬政府一再全力推動的兩岸經貿,其利益顯然未能普及到民間的千家萬戶,所以很多老百姓對這方面沒有“切身相關”、“念玆在玆”的感覺,投票時當然不會以此為主要考量。 

  其中一個關鍵性的觀察指標是中南部。因這兩年來,中南部是兩岸經貿利益的“施惠”重點,如ECFA的早期收穫清單,特別考量中南部的需求,列入了當地眾多中小企業生產的工業產品,及農民所主產的水果。又如大陸政經文化訪問團、觀光團到中南部走動的情況,都已提高到“川流不息”的程度,給當地民眾帶來顯而易見的商機。 

  然而,這次執政黨在中南部選情之艱困,乃為近年所少見。南部台南、高雄二都,以極大的差距落敗,中部方面,則是台中都差一點被翻盤。這樣的結局說明,這兩年來執政當局在中南部之大力投入兩岸經貿資源,並未打進基層選民的心坎裡。而在北部的台北、新北兩都,執政黨雖然獲勝,但主要原因也難歸諸於兩岸經貿的熱絡,而是其他的“內政”、“市政”因素,有以致之。 

  社論認為,從這次選舉結果看來,馬政府未來很有必要將兩岸經貿效應“深化”到廣大民眾的生活圈,使其切身感受到這方面的好處。就此而言,我們認為馬政府應對兩岸經貿事項採取下列的舉措: 

  第一,改變兩岸經貿活動的形式。以往這方面的活動場面,都是鑼鼓喧天的“廟會”模式,氣氛熱鬧無比,兩岸高官、名人畢集。但台灣老百姓看在眼裡,反而會覺得這只是一種“有特殊目的的造勢活動”,和他們的日常生活牽扯不上關係。換言之,這種活動辦得越熱鬧,老百姓越感覺距離遙遠,也難以有發自內心的感動。 

  相較之下,還不如用一種比較靜態但收效深遠的方式,例如“兩岸水果產銷對接懇談會”,由大陸真正需求台灣水果的大商號,來和台灣的果農組織懇談,安排好彼此的產銷節奏,進一步形成長期性的對接關係,這樣才會讓台灣的果農民眾心裡有踏實感。 

  第二,積極引進陸商投資。馬政府自2009年年中開放陸資入台,迄今為止,實際上進來設立的陸資企業只有50幾家,投資金額只有1億多美元。這樣的投資規模,放在台灣經濟體系裡,只能說是“小支流”,很難讓民眾感受到它的作用。 

  反向來看,如果兩岸雙方當局從此開始合力推動陸資入台,則過不了多久,陸資企業就會成為台灣產業體系裡活躍的一分子,屆時社會上的商品供應、民眾就業,都和陸資企業息息相關,那就會使老百姓對兩岸經貿的切身感顯著提升。 

  第三,讓ECFA保存台灣的製造業體系。兩岸簽署的ECFA協議,對台灣確實是大利多,但它似乎比較有利於在大陸布局的企業主,而不利於守在台灣的民眾。以第一階段通過的ECFA早期收穫清單為例,隱然就有鼓勵台灣製造業前往大陸投資設廠的傾向。 

  例如汽車整車、面板、主要石化產品之未列入早收清單,形同鼓勵相關業者前往大陸設廠,相對上減少在台灣之投資。如果這是兩岸經貿的一個發展趨勢,那台灣民眾的就業機會,反會因兩岸經貿的緊密化,而出現更多的失落。 

  因此,政府主管部會在ECFA的後續談判中,一定要堅持“保留台灣的製造業活力”,以維護台灣民眾的就業機會。 

  無論如何,“五都”選戰已結束,大家都要回到正常的生活。兩岸經貿也要回歸市場規律和供需法則,以追求兩岸雙贏的目標。執政當局必須謹記“民之所欲,長在我心”,兩岸經貿政策創造的龐大“紅利”,務必要讓多數民眾共同分享,唯有如此,才能在下次選舉中,獲取更多選票的回報。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