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24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的社論指出,蔡英文昨天發表十年政綱兩岸及“國安”篇,維持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基調,但她承認ECFA是“既成事實”,並提出“台灣共識”。看得出來,蔡英文想在綠營基本盤之外,再往中靠一點,擴大支持。
社論指出,蔡英文的兩岸政綱,大方向可謂了無新意。相較於國民黨在兩岸交流採取攻勢,民進黨不但在“國家安全”戰略仍強調“均衡的對外關係”,甚至要“強軍保台”;即使是兩岸經貿,也要先強調推動全球經貿布局,再對中資處處設防,並期待產業根留台灣。換言之,蔡英文想保持穩紮穩打,凸顯台灣優先的主軸,對民進黨向來“鎖國”、仇中的立場則未作進一步激進的主張。
社論說,台灣布局全球的發展邏輯固然沒錯,但面對中國大陸的“近鄰”及強大經濟體之事實,民進黨一再強調“從世界走向中國”,刻意“繞遠路”;而講到經濟時,談全球遠多於談中國,也不符兩岸巨量經貿往來的比例原則,未免太不務實。
當然,民進黨受制於視對岸為潛在敵人的意識形態,兩岸政策本來就難有太大突破;而統獨之爭的壁壘分明,也讓民進黨寧可先求穩住綠營基本盤,不敢大幅調整對中政策。而在兩岸政綱細節上,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卻提出“台灣共識”,有其戰略用意,卻未必行得通。藍綠的兩岸政策固然不同,但民眾對於“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可謂有相當共識,只不過有人重“中華民國”有人重“台灣”;這也就是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提出的“一台各表”。
蔡英文拋出“台灣共識”並無不可,但九二共識促成兩岸簽訂ECFA的功能,怎能視而不見?蔡英文在ECFA的衝突議題上作了讓步,一改“公投廢ECFA”的主張,不僅向對岸釋出善意,也讓“經濟選民”能稍安心。但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則至今兩岸奠基於九二共識的各項交流與談判,怎可能不會中止或倒退?蔡英文“繞遠路”,就是為了避免把基本問題說清楚,也難怪“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提出18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