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十幾年的紛紛擾擾,如今兩岸已重回當年“九二共識”的常軌,後項壓前項的爭議,也該停止了。 |
中評社台北8月30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30日發表社評說,曾經在2000年2008年民進黨執政期間,在台灣內部及兩岸之間吵得不可開交的“九二共識”,因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公布的“十年政綱”兩岸篇,否認兩岸曾存在“九二共識”,使得這樁曾經因為國民黨重新執政,接受“九二共識”後而沉寂一段時間歷史公案,又成為台灣內部爭議的焦點。
社評說,親綠媒體為了澄清“九二共識”不存在,特別專訪當年實際參與談判的海基會法律服務處處長許惠祐。許惠祐雖然認為不存在“九二共識”,可是從其專訪中卻可看出,其實他也都同意在1992年兩岸曾經“一個中國”問題上達成戰略性模糊的“共識”,只是這個“共識”因為時代變化而有不同的解釋。
許惠祐表示:“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歷史問題,也是一個戰略性的問題,牽涉到台灣內部的共識、兩岸互動、國際關係等,最重要的是:所謂的‘九二共識’也將決定國家未來發展的走向,台灣到底是要維持獨立自主?還是你要終極變成一個強權的附庸?”當“九二共識”必須承擔如此的責任,就註定要釐清該“共識”將會出現許多爭議,尤其是當對國家認同立場不同的政黨交替執政時。
不過許惠祐也從專訪中透露,當年“九二共識”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指出:“從歷史的角度來講,‘一中各表’是以戰略性的模糊,創造兩岸互動的空間。在當時之所以能終止紛爭進行協商,是因為中共喜歡“一中”,我們喜歡“各表”,以一種戰略性的模糊各取所需,大家都得到安慰。”由此可見,當時兩岸的確對達成“一中各表”的戰略模糊“共識”。不能因為事過境遷,就否認曾存在。
社評說,許惠祐另外也表示:“中國大陸對‘一中各表’剛開始雖沒有反對,但是從九五、九六年之後就開始反對,因為如果我們表“中華民國”,他們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成了典型的‘兩國論’,中共覺得這是不利的,於是就把它否定掉。”大陸沒有反對,不就代表接受台灣的立場了嗎?若不接受“一中各表”的立場,豈有不反對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