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19日電/從四年前“總統”大選大輸兩百多萬票,到此次小輸八十萬票穩住基本盤,顯示民進黨已從谷底爬到半山腰。然而,民進黨中央日前提出的檢討報告初稿,將敗選歸咎於“民眾對民進黨缺乏信任感”;但卻沒有進一步說明何以致之?未來又該如何?
中國時報今天特稿說,該報推出“民進黨最後一哩路”系列專題,深度專訪民進黨內的天王、青壯新秀、了解綠營的學者專家,不管昔日這些受訪者被歸類為鷹派鴿派,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將民進黨失去社會信任的關鍵,指向該黨面對中國的立場或態度。
雖然這些受訪者提出的“處方”不盡相同,但無論是調整既有立場,或改變溝通態度,皆非一朝一夕可竟全功,民進黨必須在凝聚黨內共識後即知即行,與社會對話,解開兩岸論述這條錯綜複雜的絆腳繩,而黃金時期就在現在開始的未來兩年。
從創黨開始,民進黨一向以台灣開放、進步的力量自居,然而過去幾年面對中國的態度,卻是近乎一味地封閉、抗拒,前“立委”李文忠就感嘆,“民進黨為了維護台灣‘主權’,當然要對中國保持懷疑,但也不能用近乎蔣介石的態度對待中共。”隨著兩岸交流日益頻繁,這應該也是多數民眾的心聲。
無可否認,蔡英文和民進黨在這次選戰中,也做了許多對的事,舉凡拒絕撕裂族群、關注弱勢與中下階級、追求協商式的大聯合政府,都是值得肯定的進步理念。而這些過去一年內不斷重申的價值,選後更應繼續堅持,畢竟政黨立場是否長期一致,也是選民是否付予信任的關鍵因素。
撇開勝負不談,四年前幾乎沒有任何人會期待,奄奄一息的民進黨,能有機會這麼接近勝選。選票的成長,正意味著人民對民進黨反省及努力的肯定。
蔡英文說民進黨距離目的地只差一哩之遙;不過,這直線距離就算不是許信良所稱的“一哩寬的河”,也至少是布滿天險的陡峭山路。民進黨若要登頂,一定得妥善克服兩岸政策罩門,才可能完成最後一哩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