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軍售是否可以做為評估台美關係的標準?
馬:當然可以,因為在過去5年中,美國行政部門向國會提出三批軍售台灣的項目,總金額達到183億美元,這是近20年來最高的數字。您剛剛問為什麼有這個需要,因為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我們要維持有效的國防,有一些武器是台灣沒有辦法製造的,同時這些武器是防禦性的,所以台灣必須要向美國採購,而美國為了他的亞洲政策,很希望在這些領域與台灣合作,因此雙方關係是一個互利的關係。現在這些都是軍售,而不是軍援,都是採買的而不是贈送的,這對雙方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美國前國務卿柯琳頓在2年前說過“台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就是這個道理。
問:美國需要更多軍售台灣嗎?
馬:最近這三批軍購的提出時間,最早是10年前,陸續將到位,例如P-3C偵查反潛機已送來第一架,年底將有三架來台,這些都是我們反潛作戰非常重要的武器,同時也能與美國或其他國家在區域反恐方面連結起來。有些武器我們希望採購,但目前還沒辦法採購到,例如潛艦就是其中之ㄧ,我們所需要的防禦性武器,有部分可以自己製造,有部分則需向美方採購,對我們而言,維持一個具有嚇阻力的國防力量極為重要。
問:您如何看待支持率低迷的問題?
馬:我想這與我們最近幾年推動的改革有很大的關係,例如油價與電價的合理化,因為過去國內油價與電價都沒有真正反映其進口成本,長期累積下來已無法持續下去,我們必須做出一些痛苦決定,而經過這一年多的努力,油價與電價目前已開始比較穩定地走向合理化之路;當然還是有其它政策引起爭議,例如年金改革及美國牛肉等議題,但有時候我們覺得應該做的事情不能等候,這雖會影響民眾對我們的滿意度,但我個人認為,這些改革也許在某一時段不受人民歡迎,但長期來看對台灣是有利的。
台灣是個98%能源仰賴進口的國家,我們不能用政府的預算去補貼那些用電、用油較多的人,這完全不符合使用者付費的原則,也扭曲了能源使用的效率。我們知道這些決策不受歡迎,但有時候為了台灣長遠的未來,我們必須承受民眾的不滿。
我們現在的作法比過去更細膩,以減少對民眾生活的衝擊,就像這次電價調漲,就比去年要緩和很多,當然我們也學到一些教訓,我想這樣一步步走下去,情況應該可以獲得改善。
去年四月份電價調漲前,台灣的電價比1982年還要低,不可能這樣繼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