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3月29日晚間舉行中外記者會。(中評社 倪鴻祥攝) |
這幾天透過新聞畫面,我們都看到了許多青年朋友們走上街頭,以理性的方式展現堅定的意志力。同學們犧牲正常的生活,來表達自己的信念,單憑這一點,就讓人動容,這是台灣民主化的明證,這段路年輕朋友們走得辛苦,但不是全無收穫。
學運,是青年朋友關心社會、參與民主的具體實踐。我對學運一向是抱持肯定的態度,四十多年前我念大學與留學美國時,也有參與過學運。民國79年的野百合學運,我還到中正紀念堂廣場去跟靜坐的學生對話。我對學運的立場與態度,我從來沒有改變過。
基於這樣的理念,我要向過去十二天來,在“立法院”場外理性靜坐的學生致意,大家在靜坐時仔細閱讀服貿的資料、聆聽學者專家的演講、同時利用多元創意的文宣表達意見、並組織維持秩序的糾察隊,這些表現都值得肯定,也讓全國民眾看到年輕世代的活力與潛力。
但是另一方面,對於部分占領議場的學生,我還是必須要表達,不管同學們的主張反映了多少民眾的心聲,但占據“國會”議場癱瘓議事、破壞公物,卻是不恰當的。
尤其是3月23號晚上,當部分學生與民眾,強行攻占“行政院”時,我相信社會大眾一定很震驚,心裡想抗議活動怎麼怎麼會失控了呢?當晚違法失控的行徑所導致的衝突,讓全台灣的民眾都非常憂心,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會不會走樣?解決重大公共政策爭議的民主機制,會不會失靈?很多人也擔心,如果任何公民團體,都可以因為自己堅持的公平正義原則,而以霸占政府機關為手段,要求大家一定要接受他們的訴求,那麼未來其他的公民團體也可以群起效尤,以霸占“國會”為達成目的的手段,台灣的民主政治要如何運作呢?
這一連串疑問,那天晚上瀰漫了全台灣,讓全國父老鄉親同感憂心。我們肯定學生參與的熱情,但任何政治訴求,都必須要有法治作基礎,323那天晚上攻占“行政院”的行動,我們很不希望再度發生,否則台灣將面臨難以彌補的傷害。我在這邊要呼籲明天要帶領同學走上街頭的學生領袖,希望大家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表達意見,我想這也是全體國人的共同期待。
這一段時間,“總統府”多次公開表示,希望在不預設任何前提下,邀請學生代表來“總統府”,在全程公開的情況下,就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進行對話,希望化解僵局,協助“國會”早日恢復正常運作,可惜學生沒有正面回應,這場會談仍然無法實現。昨天我與全台11位大學校長座談,他們也很願意扮演平台,協助雙方對話,對這點,我們由衷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