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籍學者語中評:日本戰敗不應稱“終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6 00:55:09


傅琪貽表示,日本確實戰敗,不應憑感覺講“終戰”。(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7月6日電(記者 倪鴻祥專訪)今年是對日抗戰勝利70週年,台灣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日裔教授藤井志津枝(中文名傅琪貽)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對日抗戰(1937至1945)8年期間,1940年後、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就已經準備戰敗如何收拾殘局;從中日諜報戰的史料也很明顯看出蔣介石會贏;而且日本確實是戰敗,有些人不願承認敗仗,才不斷運作用“終戰”字眼。

  目前多使用中文名的傅琪貽現年66歲,原名藤井志津枝,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住在台灣40年,說得一口流俐的中文,長期研究台灣原住民、抗戰期間蔣介石與日本關係、中日關係等研究,現為政治大學民族系教授、文化大學日研所教授,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研究員,日本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種 

  台灣對於抗戰一直有兩種說法,藍營稱為抗戰勝利,綠營則稱“終戰”。傅琪貽表示,台灣有人稱“終戰”70週年而非“對日抗戰勝利”,使用“終戰”的意涵主要是指戰爭是自然的結束,可是日本戰敗是事實,這不能否認,而且戰敗的趨勢從1940年後就很清楚,日本軍方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已經在準備如何收拾戰局,有些人不願承認敗仗,所以檯面下一直運作使用“終戰”字眼。

  她指出,台灣有些年輕人視野很窄,談到“終戰”與“敗戰”,頂多會思考“敗戰”認為不好聽、負面表達,不好吧,所以沒有價值觀,就盲目接受,憑感覺看問題、講話,缺乏依照事實判定的訓練,不願意面對現實,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她說,她長期研究抗戰8年蔣介石與日本的關係,發現蔣介石年輕時留日,對日本有感情,但七七事件蔣立場很清楚,就是結合共產黨共同抗日,因為蔣當時是新中國的領袖、抗日戰爭的領導人。

  她分析,蔣介石是個很聰明、有戰略概念的人,巧妙運用對日關係,若隱若現的透露萬一不行了就會與日本聯手的訊息,藉以得到美蘇援助;因為歐美各國忙於對付德國與意大利,沒空理會中國戰場,萬一蔣沒牽制成功或者中日合作,整個戰局就全垮了,所以蔣十分重要,後來蔣也確實做到了世界領袖之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