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芳目前就讀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班。(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5月28日電(記者 黃文杰)在台攻讀文化產業博士的陸生房芳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大陸發展文化產業有完整的產業鏈,產業群聚高,相對產值會比台灣高,台灣重視的是文化創意,更多的是微型創業,這兩者各有特色,也值得各自學習,她樂觀看台灣年輕人到大陸發展文創事業,很快就可以入鄉隨俗。
房芳,原本在江蘇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文化產業管理系擔任7年教師,2015年考上台灣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班,已經留職停薪,預計要花3年以上時間,留在台灣專職攻讀博士。
2011年開放陸生來台灣讀碩博士學位,人數逐年比例增加,更多是陸生大學畢業,直接留在台灣攻讀碩博士,像房芳大陸讀完碩士,開始教書,還選擇來台灣攻讀文創博士,比例不高。
房芳,山東棗莊人,在山東大學讀完文化產業碩士,第一屆畢業生的她,因為大陸文化產業剛起步,教師需求量,高校一畢業,立刻獲聘到江蘇師範大學教書。
為何想來台灣?她說,2012年曾經來台灣環島遊,當時尚未開放自由行,只有八天,對台灣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後來在大陸教書教了7年,“需要充電”,體認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文化相近,台灣經驗也比較容易複製到大陸,2015年9月來台灣。
她說,元智攻讀的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班是第二屆,班上台灣學生三人,有人還在國小擔任校長,她很喜歡台灣學術氛圍,人際關係友善,師生自由討論,節奏比大陸來得慢些。
來台灣讀書之後才驚訝,元智開放給陸生碩博士名額,並非每年固定,好比博班是五個學院輪流招生,去年開放給人文學院,今年就開放給管院,能夠來台灣讀書機率蠻低,十分珍惜。
房芳原本想以客語研究來切入台灣文創產業,不過發現語言確實障礙,畢竟山東大妞,根本不懂客家話,後來跟指導教授討論,改以文化(創)園區研究為重心。
她比較兩岸文化產業的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