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院”11月1日起舉辦“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11月2日電(記者 倪鴻祥)“立法院”11月1日起舉辦“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介紹日據時期台灣首次推動地方選舉歷史,展覽提到台灣人民族自覺與要求民主參政,領導者包括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等台籍菁英,史料也彰顯他們採非武力運動模式抗日。
“立法院”原於台中霧峰民主議政園區舉辦“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11月起移師台北院區,在紅樓及藝文走廊對外展出,展期預計到12月底結束,展覽期間平日受理團體預約,每週六開放自由參觀。
展覽主要在介紹1921年台籍菁英開始要求參政的經過,說明日本統治當局當時從抵制到日警逮人取締、強力壓制,讓台菁英被迫停止運動,後來日本統治當局承受不了民意壓力改採折衷方式,開放州、市、街、庄議員半數民選,另一半由州知事派任的權宜之計來攏絡台灣人。
過去民進黨敘述這段台灣史,總是不願提及林獻堂、蔣渭水等台籍菁英抗日經過,這次展覽仍隻字未提,而是導向台灣人民族主義自覺,台灣人要求參政、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經過。
“立法院”介紹指出,1921年1月台灣士紳林獻堂有感於“台灣總督府”集行政、立法及司法權力於一身,權力過大導致台灣人民無法發聲,因此前往日本東京向“殖民母國”日本爭取在台灣設置議會,並在14年內發起15次請願運動,1934年9月林獻堂等人在法西斯主義壓力下終止請願運動,而台灣在1935年迎來第一場地方議會選舉。
不過,展覽裡提到1923年“治警事件”,即蔣渭水、蔡培火等多人被捕入獄及呈列照片,透露出這批台籍菁英當年以非武力運動模式抗日的端倪。
此外,展覽未載明的還有,林獻堂早年與梁啟超會面交換意見,1921年成立“新民會”,同年10月成立台灣文化協會,仿效國民黨的制度運作;1923年發行《台灣民報》作為宣傳工具;1927年7月與蔣渭水、蔡培火等成人成立台灣民眾黨、1930年3月底將《台灣民報》增資改名《台灣新民報》擴大發行,同年8月成立“台灣地方自治聯盟”等作為,真正目的都是推動抗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