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月23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的社論指出,蔡英文說,最同情馬英九的很可能是她。但被問到是否願意跟馬英九聊聊,她卻說意義不大,時間點已過,且指馬英九已無政治能量。另一頭,國民黨則磨刀霍霍,推出廣告批判民進黨為反對而反對,有意突出民進黨的暴力形象。
社論說,此刻的形勢,似乎執政黨主戰,在野黨反而好整以暇。但也許雙邊都誤解了形勢。現在,其實是馬英九和蔡主英文見面的好時機。
“雙英會”嚷了一年多,馬英九上任後就拋出願跟蔡英文見面的願望,卻頻遭回絕。蔡英文回拒的背景是:當時蔡可謂民進黨虛有其表的招牌,替仍在因扁案而受傷流血的民進黨撐住門面,她的實質領導力受黨內挑戰,也不得不與深綠妥協,所以二次江陳會給她自己帶來“暴力小英”的標籤。但蔡英文畢竟一步步經由選舉的考驗,率民進黨贏得勝利,逐步與陳水扁告別。蔡英文如今是名副其實的黨主席,真正可代表在野黨立場發言。
終於有了豐沛政治能量的蔡英文,如果在此時與馬英九誠摯對話,可以將民進黨帶上願意正視中國大陸和平崛起趨勢的中間路線。準此而論,兩人見面的權力基礎,馬英九的能量不是關鍵,蔡英文的能量才是。
以更高的“國家戰略”而言,從前年的兩岸實現海空直航開始,迄於如今要展開兩岸經濟協議的談判,台灣已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環顧區域經濟情勢,台灣豈有獨善其身的空間?這是必須作出選擇的歷史考題。此時朝野的共同任務,就是在經濟協議簽署前,談出一條具共識的“國家發展路線”,讓台灣能往前急奔,不再受困於內部的擺盪撕裂。
社論指出,蔡英文如今若不敢大膽率民進黨轉型,則未來的區域大勢中,能期待民進黨扮演什麼像樣的角色嗎?馬英九目前輸了民調,但並未輸掉路線;而民進黨贏了選舉,只是多了承擔。雙英會是時代的使命,講究眼界智慧,蔡主席不必以計較政治能量的藉口而錯失開創新局的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