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14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的社論指出,近兩天政壇的火熱話題,首推“蔡彭夜會”。本來就正在“總統”大選氣氛詭譎的時刻,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發揣測,偏偏彭淮南的態度從迴避變成“只好認了”,蔡英文要外界別炒作副手話題,更像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蔡彭之間是否真的純屬“財經請益”,外界自有想像。此情此景,與其說副手話題敏感,不如說兩黨徵求副手人選之路都不好走。
社論指出,“總統”候選人的搭檔,本來就是充滿各種計算的考量,還真的不一定唯才是用。民進黨內蘇貞昌是何等重量、何等戰鬥力的大將,但和蔡英文在“行政院”正、副院長任內即傳扞格,和謝長廷搭配的嫌隙更延續至今。連戰和宋楚瑜當年也是在經歷“輸怕了”的慘痛教訓後,才終於同意聯手。可見“強配強”不一定是政治上最好的選擇,如果以互補性為考量,有時反而要出奇招,所以當年李元簇出任“副總統”,“沒有聲音”據說是重要因素。曾經的張昭雄、王清峰作為候選人,也都令人跌破眼鏡,如果不以成敗論,在選戰中的表現和評價其實不差。
不管怎樣的奇招,所謂人才,還是要有一定的水準和號召力。美國2008年大選,共和黨候選人馬侃找來的搭檔裴琳成了大笑話,至今興風作浪功力不減,但多數美國民眾以看熱鬧的眼光評價此姝。相較之下,彭淮南乃“7A總裁”,形象穩健之外更稱中立,受各方點名“更上一層樓”已不只一回,成為被考慮擔負重任的對象並不出人意表。倒是馬英九和蔡英文繼續會向哪些人“請益”,各方仍猜測不斷,這也凸顯出,具備“眾望所歸”條件的人選其實不多。
台灣不是沒有大將之才,高聲望的民間領袖亦頗有幾人,但政壇惡鬥成風,發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這次外界流傳的蔡英文副手條件說,一開始就有人往企業界猜想;這和2008年馬英九當選後一度傳出的“CEO閣揆”說,是同樣的道理,但顯然CEO們都不想淌“官不聊生”的混水。兩黨的副手“徵人啟事”尚未成功,政壇想吸引大將之才仍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