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16日電/專欄作家孫慶餘16日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說,民進黨本次黨主席選舉,參選空前熱烈,不只人數最多,而且包含兩位前主席許信良與蘇貞昌。其中許的參選尤其突兀。某些人或許認為他是不甘寂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老友們卻認為他是志在留下典型,讓黨員記住當年黨外及民進黨草創時期,他們這一代是如何處理棘手的黨內外、國家、兩岸問題。在民進黨統獨壁壘分明,個人主義盛行,唯恐不夠激進、排他的現在,“許信良一代人”的風格已近消逝,但它仍像卡萊爾稱頌的“基督教的晚霞”,在無神論衝擊下,德性光輝依舊閃閃動人。
文章說,“許信良一代人”的最大德性就是無私與包容,顧全大局。這些廿世紀七○年代初嶄露頭角的新黨外,有康寧祥式的溫和反對派,對國民黨既反對又合作,行為如同民主國家反對黨。當美麗島政團在七○年代末趨向激進時,老康依然保持溫和,形成康系與美麗島系並立,卻未迸出競爭火花,而且一九七九年底高雄事件發生,美麗島政團被一網打盡,老康馬上接起延續黨外香火的棒子,讓黨外不致潰不成軍。儘管有人因他未被抓而懷疑他或痛恨他,公開斥責他“康放水”,進而對他無情批鬥,他始終默默承受,未曾反駁或反撲。
黃信介是另一個“黨外歐基桑”典型,賣自家財產捐輸黨費,受責罵時不予介懷,大而化之的性格維繫了綠營內部團結,他的名言“台獨可做不可說,統一可說不可做”更是膾炙人口。設若不是黃信介的包容與大度,統、獨、溫和、激進和平共處,民進黨創黨幾年恐怕早已分裂了,民進黨可能成長為與國民黨分庭抗禮的反對黨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