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大學副教授郭正亮(中)。(中評社 鄒麗泳攝) |
不過,歷經30年兩岸交流,兩岸已經走出蔣經國時期“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歷史陰影,形成“和平發展優先”的跨黨派共識,在兩岸政治矛盾尚未解決之前,雙方制定兩岸政策,也願意以兩岸人民福祉為優先考量。
郭正亮說,值此民共交流的關鍵時刻,如何才能促使兩岸“打開心內的門窗”,讓兩岸有更多機會化解百年累積的歷史矛盾,讓兩岸政黨、兩岸人民有更多機會產生利害與共的新時代意識?誠如謝前院長所言,過去兩岸都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因此存在很多誤會,讓人民焦慮不安,對未來感到茫然。兩岸百餘年的分治,導致歷史意識的極大差異,差異固然會帶來緊張衝撞,但也因此產生雙方力求克服的成長動力,兩岸如何在差異中尋找共同的目標和關係,是目前最大挑戰。
他認為,兩岸如果只有求同存異,雙方雖然擱置爭議,卻只是暫時迴避而已,一旦繼續放任不管,兩岸思維就會愈來愈不同,兩岸差異就會變成永久化。換句話說,求同存異,並不能真正化解兩岸的歷史矛盾。兩岸必須面對差異、正視差異,才能了解差異、進而尋求包容或化解差異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