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29日電/中華戰略學會常務理事、退役中將傅應川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近日大陸“東海防空識別區”劃界問題,在短短4天持續向上延燒。美日除了大動作回擊外,目前已開始聯合韓、澳採行一致對抗行動,展現出美國在亞太地緣戰略上的實力。然而,美軍突然以兩架B-52戰略轟炸機飛臨劃界的防空區內,擺明了要完全否定中共的劃界之舉。美軍行動擺脫外交折衝口水戰,直接訴諸軍事行動,回歸劃界的軍事本質。從戰略意義上而言,事件發展將極可能以軍事為主導,外交及其他因素將退居於次要地位,且使意外衝突可能性升高。
識別區認知有落差
早在1950年代美軍劃定防空識別區時,是基於防空作戰概念,兼有協調聯盟作戰,各國戰機空中活動的敵我識別區域。美在東海建立的防空識別區,台灣與日本沿東經123度南北縱線,穿越日本與那國島。而兩岸間沒有防空識別區的劃定。故其性質主要在律定盟國間防空作戰、敵我識別、協調盟國等純軍事防衛範疇。在防空識別區,接戰前必須完成對不明機的身分確認及其威脅意圖。劃界不僅是單方面行為,且不涉主權、不涉國際法;目前大多防空識別區,係美軍為協調盟邦而建立,故與敵對方無涉。
雖然美日對中共的行為極度不滿,強烈抗議。美國白宮並將其定位在“不必要的煽動舉動”。中共基於防空識別區本質、美在先建立、與合於既有國際法規範而予拒絕。問題癥結在識別區上的認知落差。隨著武器性能的進步,戰略環境的演變,已產生實質改變。前者,因雷達涵蓋擴大,遠攻精準武器性能提高,既使擴大到識別區外,仍不免有被空中攻擊之威脅。識別區的劃界,已不符防空作戰的實際需要;而後者,美日藉其強大軍力,長期主導西太平洋的軍事及戰略形勢,久而久之將作戰協調劃分,擴大到地緣戰略的權力上。
而此權力因美國的軍事實力強行作為,已為國際及西方輿論所廣泛認同,成為既成規範。最明顯的例子,即是日本在釣魚台情勢日漸緊張後,咸認中共進入其防空識別區之機艦,不但有戰機升空監視之權,對進入之無人機有權予以擊落。這已越逾了惟有進入領空方屬入侵的行為,才能採取自衛行動的國際規範。在現態勢中,美日已先建立防空識別區,享有此一優勢。大陸的作為旨在企圖平衡此一態勢,但確有改變西太平洋軍事戰略情勢的意圖,美方採取反制措施,企圖維持其既得的權力,亦在意料之中。
中美較勁 台避爭端
令人擔憂的是B-52闖入釣魚台上空,並拒絕共軍要求,通報飛行計劃;表明身分及提供應答無線電等。在無從查證的情況下,共軍只能將其視為不明機,此時大陸方面將面臨避免衝突與遭致攻擊危害兩難狀況,作出賭博式抉擇。徒使意外軍事衝突可能升高。美軍派遣B-52任務的可行性,全建立在共軍不敢冒犯強大美軍實力上。從戰略作為上,實有極大風險。
事態發展至此,美國“再平衡”戰略面臨考驗,已不再是以日本為馬前卒。確確實實的被日本拖下水,直接面對大陸的軍事衝突。美軍走到前台,無非是以其強大軍力震懾共軍,迫其放棄宣示的劃界行為。但共軍在此敏感時刻,不但沒有退縮的表示,反而編成首支航母戰鬥群,南下南海舉行科研及訓練,較勁意味甚濃。一旦嚇阻失效,美軍必須採取軍事升高手段因應,否則就得接受既成事實。而美軍是否願為釣魚台爭端決心與共軍一戰,將是情勢發展關鍵。
然中共與美日聯盟的角力,屬大國間的競爭,不是弱小台灣所能置喙。雖然劃界納入釣魚台,但因無關主權,且有如與那國島涉入他國管轄領域的先例,對台“國家”利益無損。在此狀況下,基於“國家”整體利益,避免捲入無謂爭端,宣示釣魚台主權足已。亦即在此事件上不作為,是最好的戰略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