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紀要”看,蘇貞昌領導的民進黨終是抱住台獨的“殘”,守住對抗的“缺”。 |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 黃博寧)歷經九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五次中國事務委員會議,耗時大半年時間,民進黨以《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替代了原本各方預期的《中國政策總結報告》。就相關問題,中評社記者採訪了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科研室主任彭維學。彭維學認為,民進黨的《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可以用“假和實獨,選舉權謀,轉型受阻,對話難求”概括。
彭維學認為,民進黨大陸政策處在“從量變到質變”的調整階段。當前兩岸關係的整體形勢對大陸有利:民進黨務實派力量上升,黨內在“兩岸交流”的問題上取得一致,“台獨”的話語權逐漸減少。然而,黨內保守派仍佔據主導地位,民進黨放棄“台獨”路線的條件並不具備,短期內難以對“台獨黨綱”進行實質調整。鑒於此,民進黨謀求與大陸對話自然無望。
彭維學表示,民進黨希望通過所謂“善待”陸生、陸配,展開與大陸城市交流,表現出“積極參與兩岸交流”的假像。而實際上,民進黨對陸生、陸配的歧視在島內受到質疑,被批“不人道”;兩岸之間的智庫交流早就展開;縣市長交流是民進黨某些官員希望通過登陸來增加選舉的資本。民進黨在釋放虛假的善意,欺騙島內民眾。
彭維學表示,如果民進黨釋放真善意,就不應該詆毀《兩岸服貿協議》、調整“台獨黨綱”、或者採納黨內務實派“凍獨”、“憲法各表”等具有正面意義的提議。民進黨沒有這麼做,反而在《紀要》中重申“民進黨基本價值無需改變”,固守《台灣前途決議文》。這可以說明,民進黨是“假和解,真台獨”。
彭維學表示,《紀要》是民進黨誤判形勢的選舉權謀。文中對未來兩岸政策作出了“主權立場從嚴,交流政策漸寬,策略及時調整、政治經濟分離”的佈局。民進黨通過“一邊一國的調門”來鞏固“台獨基本教義派”選票;以淡化“法理台獨”、強化兩岸交流爭取美國認可;以虛假兩岸善意、詆毀兩岸交流成果、煽動台灣民眾的“仇中”情緒,來騙取中間選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