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 |
中評社台北2月7日電/民進黨即將在五月份舉行主席改選,依照目前情勢演變,候選人除了會有“三個太陽”:蘇貞昌、蔡英文及謝長廷,已表態參選台北市長的呂秀蓮,也將可能會在對初選過程不滿的怨懟情緒下,“棄北市、拚主席”,主席之爭恐怕會從此陷入四分局面。
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在今天該報撰文指出,無論選舉過程多複雜,明爭暗鬥會有多激烈,結局只會有一種,就是蔡英文勝出。但是,即便結果如此簡單明瞭,但過程卻會是相當折磨與痛苦。因為,讓公民運動從民進黨體內出走的蘇貞昌,他不僅已讓自己被定位成“民進黨有史以來能力最差的黨主席”,他對民進黨所造成的傷害,讓整個黨從原先整隊中前進的狀態,變成現在山頭四分五裂,各走各的路。
未來3個月,蘇貞昌如果還無法認清自己對黨的最後溫柔,就是把手放開,那麼,下任接任黨魁的人,就等於接下一把從高空掉落的利刃,後果不是負傷上陣,就是看著黨持續墜落,無力承接。
歷來的民進黨主席,都有在當時的年代下,對社會與歷史的正面貢獻。但這項傳統,現在卻看不見。尤其,當一位領導者一心一意只想掠奪權位,而喪失社會所寄望的責任感時,這種風氣就會變得像是傳染病,互相比爛,你爭權我就奪利,你自私我就自利,眼前的主席改選,正是如此。
先以謝長廷來說。在黨內有著“智多星”稱號的謝長廷,卻選在農曆過年前、沒人關心政治事的節骨眼,利用電台訪問柯文哲,含含糊糊“宣布參選一半”;然後,隔天又在媒體倉促堵訪是否真要參選黨主席時,被動回應“對”。這種沒有參選宣言、沒有記者會、沒有派系陣仗的起手式,會是他的風格嗎?當然不是,因為他就是刻意不要引起媒體關注。
謝長廷所為為何?一位黨內元老級的前輩這麼說謝,謝長廷的想法,就是要把主席擂台,當成理念的發言台,藉著3個月的高度曝光,批判蘇貞昌主導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需要重新設定、轉型,順勢推動個人的中國政策主張;同時,藉由攻擊蘇貞昌,形塑輿論將他與蔡英文劃為同一陣線,逼蔡正面看待他的想法。
雖然蔡英文與謝長廷欠缺深厚互信,但比起與蘇貞昌的冷感交惡,終究讓她選擇與謝維持還不壞的合作關係。只是,蔡英文的學者性格,讓她不擅於政治交易,面對謝長廷近期兩度拜會,尋求授權支持代為角逐黨主席,也始終是不置可否,才會讓謝認定如果再不表態,將會落得一場空。
拿下黨主席,當然是謝長廷渴望達成的目標;但如果外在環境不允許,蔡英文也不讓步,那麼,“宣布”參選黨主席,至少可創造與蔡英文談判的籌碼,藉此要對方代為排除新潮流反對他主導民進黨中國事務的力量,至少未來在兩岸事務上還有發揮的空間。
因為,長期著墨兩岸關係甚深的新潮流,對謝長廷前年突然積極介入兩岸事務,後發先至,提出“憲法”共識成為民進黨交流派的共主,從權力競爭角度來看,新系當然無法容忍謝長廷吞食兩岸版圖;尤其,2007年時,不少新系成員被謝系打成賣台親中的“十一窛”,當年這口怨氣,新潮流當然吞不下,所以新系反對謝長廷主導民進黨的中國政策,確實也有其歷史情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