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經濟》曾用“極右勢力”一詞來形容安倍晉三領導下的自民黨。此次安倍卷土重來,以及日本日益加劇的右傾趨勢,引發國際輿論普遍擔憂。美國《華盛頓郵報》指出,日本國內出現了一種“逐漸地、實質性地向右轉”的趨勢,特別是在外交和軍事戰略方面採取了“比二戰後任何時候都更具有對抗性的政策”。美國分析家則認為,打著“強國”旗號的日本右翼似乎是在重複19世紀的老路。澳大利亞《時代報》網站也對石原和橋下的極右立場表示了擔憂,“近年來,石原和橋下表示支持日本用核武器將自己武裝起來,這對許多日本人和日本的鄰國來說是一種可怕的前景”。
其實,對於日本政治右傾化的危險性,日本國內並非無人發出警告。野田佳彥首相就警告石原:“強硬的說辭固然會贏得民心,卻會讓日本處於危險境地。”上月底,日本京都的幾所知名大學教授發表聯合聲明,要求立即阻止日本日益加劇的右傾化趨勢,他們振臂高呼:日本不能靠走極端民族主義之路來擺脫現存危機。民主黨政策調查會長細野豪志指出,現在日本社會輿論,特別是網絡上的右翼輿論非常危險,對民粹主義情緒的煽動可能會把日本帶往危險的方向。日本前駐華大使中江要介指出,首先提出“購島”的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行徑給日中關係和日本國家利益帶來了莫大損害。
而安倍也一向以對華強硬的鷹派作風聞名,認為北京是東京的主要地緣政治對手,其承諾在釣魚島等問題上採取更加不妥協的立場、“恢復日本人的國家自豪感”的行動可能會挑起新一輪衝突,中日關係難免再次進入動蕩期。但也有學者認為,安倍當選後遵守競選前承諾的可能性不大。儘管安倍剛一勝選就聲明釣魚島“是日本的”,但如果安倍果真派遣官員至釣魚島,只會增加緊張,破壞達成暫訂協議的可能性,危害中日兩國經濟。外界也注意到,就在大選前夕,安倍對華強硬的態度開始有所轉變。安倍稱,日本應增加海防實力,應對與中國的領土主權糾紛,但日本也不會與中國打仗,希望與中國重建“戰略互惠關係”。如何將中日兩國的戰略互惠關係共識落實到釣魚島爭議上,是對安倍新政的一個試金石。
日本媒體普遍預測,安倍身上擔子不輕,需要直面經濟低迷、信心低落、非理性民粹情緒抬頭的嚴峻挑戰,是誠實地反省歷史、面對現實,在行動上秉持理性、與鄰為善;還是一味迎合民粹情緒,不切實際地對外逞強?顯然,須理性著眼國家長遠發展,作出明智的選擇。日本侵華戰爭前也有過軍國主義得勢的日子,而無情的歷史證明,日本越右越沒有希望。據認為,在對華關係問題上,安倍頭上至少有兩個“緊箍咒”,一個是日本社會的嚴重右傾化,二是中國實力快速上升,日本經濟已經離不開中國的拉動,需要對此進行艱難平衡。假如日本果真在安倍領導下推行極右主義、軍事大國化,必然遭到周邊國家的抵制,中日關係勢將進一步惡化,日本經濟困境只會更難解決,自民黨執政之路會更加艱難,甚至再次下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