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加引發詬病的是,《協定》是在韓日雙方以書面形式相互通報之後,即告生效。正因為該協定毋需經過韓國國會批准,用韓國輿論的話來說,這是青瓦台繞過民意搞的“突襲”。
個中原因,人們傾向於認為,朴槿惠在“親信幹政”醜聞中越陷越深,簽署該協定既可以轉移民眾注意力,減輕人們對“閨蜜門”的窮追猛打,也能夠在外部獲得美日兩國的支持,幫助朴槿惠渡過難關。分析人士表示,韓日兩國開始“捐棄前嫌”,軍事互信迅速升溫,長期備受質疑的“日韓軍事結盟”有了實質性的成果,甚至,還為美國一直謀求在東北亞建立的美日韓軍事同盟奠定了基礎,“亞洲版小北約”已經呼之欲出。
客觀地說,朝鮮近段時間挑釁頻頻,尤其是今年9月,朝鮮第五次核試驗悍然進行,半島局勢陡然惡化,韓國看到,朝鮮核威脅迫在眉睫,但是談判解決希望越來越渺茫,並且國際社會也無力遏止朝鮮核計劃。在此情況下,韓國對外尋求安全合作、對於美日軍事力量的需要愈發迫切。媒體注意到,11月23日簽署協議當天,正值朝韓延坪島炮擊戰爆發六周年之際,其中隱含的寓意,也是為了保障國民安全。隨著朝鮮核威脅愈演愈烈,韓國向日本慢慢靠攏,雙方終究是存在著共同的安保利益。韓國方面希望,借助於日本發達的情報收集裝備,韓方能夠提前獲取有效信息,及時應對朝核攻擊。也許,朴槿惠預感到自己無法在“閨蜜門”中全身而退,趕在喪失影響力之前加緊落實這一協定,為自己留下一份政治遺產。
原本,日本在朝鮮半島推行殖民統治的歷史就是韓國人心中難以磨滅的創傷,韓國民眾的反日心理也相當激烈,韓日軍事合作因日本對待歷史問題、戰爭罪行拒不反省、拒不道歉的強硬態度而極其敏感。而且“獨島”領土爭端、日本海洋劃界等等問題,也是韓日雙方爭執不休的焦點,嚴重阻礙了兩國發展政治互信。故此,當青瓦台決定與日本簽署情報協定,消息一出,民眾抗議立即此起彼伏,“賣國”之聲不絕於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