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8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2016年12月5日,意大利修改憲法的公民投票結果公布,被改革派寄予厚望的憲法修正案最終沒有獲得多數人支持,意大利總理宣布辭職,但是,隨後總統宣布總理繼續留任。這樣的結果既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它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精英主義已經走到窮途末路。從美國總統大選希拉裡克林頓失敗,到英國宣布公民投票脫離歐盟成功,所有這一切都標誌著,彌漫在西方國家的民主思想正發生深刻的變化,平民主義將會代替精英主義,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新的政治浪潮。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國家逐漸形成了精英主義的政治體系,一些國家甚至出現了家族連續執政的現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根本原因就在於,西方國家政治制度決定了,民主政治成為越來越昂貴的遊戲,在複雜政治篩選過程中,只有少數家族能成為公眾關注的對象,成為領導國家的政治精英。政治精英執掌政權之後,會不斷地強化這種政治格局,通過修改法律制度體系,從而使家族政治傳遞下去。
意大利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為了防止出現墨索里尼獨裁統治政權,意大利制定了非常複雜的憲法,明確規定意大利眾議院和意大利參議院可以通過相互監督的方式,確保國家政權不會被少數人所壟斷。可以這樣說,按照意大利憲法的規定,任何政黨要想在選舉中取得勝利並且有效實施自己的政策,必須在參眾兩院獲得絕對多數支持,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正因為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意大利政壇總理如走馬燈似地更換,每一個總理都試圖有所作為,但最終都無功而返。相互制衡的民主政治體系,讓意大利政府處於效率低下的狀態,政府的任何一項改革,都必須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否則,很難有效地貫徹落實。
意大利年輕總理倫齊正是看到了意大利憲法的深層次危機,才會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決定進行憲法公民投票,大幅度削減意大利參議院的人數,防止意大利政府在執政過程中受到參眾兩院的相互掣肘。不過,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由於觸犯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切身利益,因此,意大利總理的改革最終以失敗而告終。這不是因為意大利總理沒有看到改革的重要性,也不是因為意大利普通民眾沒有看到改革的必要性,而是因為意大利總理沒有選擇正確的改革方法,在沒有進行廣泛基層總動員的情況下,貿然作出公民投票的決定,結果導致改革功虧一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