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6月28日電/重慶是典型“國共概念”的歷史名城。抗戰時期曾作為國民政府的“陪都”,歷史性的“蔣毛會談”與國共談判都在重慶舉行,山城處處可見著名紅色景點;重慶近日因承辦兩會第五次“江陳會談”,吸引中外媒體記者關注,再次強化重慶特有“兩岸概念”。
中國時報報道,重慶市中山四路的“桂園”門前車水馬龍,儘管渝中區旅遊局樹立“重慶談判暨《雙十協定》簽字處”看板,但這座黃埔名將張治中的舊宅,除了台灣記者造訪,看不到遊人蹤影。六十五年前蔣毛兩位國共領袖在“桂園”較量的往事,早已隱沒在歷史洪流中。
在國共談判舊址紀念館,雙方談判代表張群、周恩來簽署會談紀要的歷史現場,就像一幀停格的歷史畫面,停滯在那侷促狹窄,還散發著沈甸甸濃郁歷史氛圍的“桂園”會客室;然而,國共兩黨日後為了爭執這紙會談紀要,最終爆發內戰,導致兩岸分裂分治。
兩岸首次真正意義的談判,應是華航與大陸國航於一九八六年五月為解決華航貨機事件所舉行的談判,當時簽署的《兩航會談紀要》,即是援引當年重慶談判使用的會談文件名稱;即使馬政府執政後,兩會首次簽署的《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依舊沿用這項協議名稱。
作為馬政府首席談判代表的“經貿老兵”江丙坤,今日將從台北直飛重慶,執行第五次會談重任。此行不僅將簽署攸關兩岸經貿自由化的ECFA,江丙坤還將與陳雲林在重慶會談期間,重新部署安排“後ECFA時代”的談判進程,江陳會談也將重塑“重慶談判”的現代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