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廖舜右。(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中7月6日電(記者 林谷隆)中國副總理汪洋及國務委員楊潔篪日前訪美展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外界關注美方後續在南海區域會有什麼牽制措施。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廖舜右表示,美方採取非軍事手段可能性更高,如TPP跟RCEP的對峙,或牽制人民幣,比起軍事短兵相接的態勢,意涵更高。台灣要謹慎思考“親美友日和中”的戰略能否隨局勢變化,15年後可能就會出現與“中國大陸親善”的政策選項。
廖舜右目前亦為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丹佛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博士,曾任台灣私立東海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中華台北APEC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等。
中評社問,中美雙方不會因南海局部衝突而全面對峙,但面對中國崛起的事實,美國會有哪些反制措施?
廖舜右表示,如果回歸到歷史發展的常態,確實沒有任何霸權大國會放任新興強權來挑戰自己或是取而代之。任何決策者在理性角度或者現實學派的角度,都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因此,美國會在一個“不可逆轉”的時間點前採取動作,至於會採取什種類型的動作,除軍事措施外,或經濟手段,甚至是非傳統安全之類的措施,現階段都還難預料。
廖舜右認為,美方可能設計一場人民幣的金融風暴,或在貿易方面規劃對中國大陸的重大挑戰。在美中密切依存的情況下,如此作法雖也傷害美方,然而只要延遲中國大陸稱霸的時間,對美國而言就是達到目的。而比起軍事措施,非軍事手段可能性更高,如TPP跟RCEP的對峙,或牽制人民幣,比起軍事短兵相接的態勢,意涵更高,賭注更大,同時影響層面也更廣。
廖舜右認為,台灣要謹慎思考,“親美友日和中”的戰略能否隨局勢變化,進而彈性調整這三組雙邊關係的優先順序與排列組合。台灣的慣性力量傾向美國,而在短中期戰略判斷內,似乎也只有“親美”或“更親美”的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