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外智庫關於特朗普訪華後中美關係新變化的觀點綜述
http://www.CRNTT.com   2018-02-21 00:20:33


中美關係歷經風雲變幻,依舊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征指出,中美之間還是有一定默契的,而且台灣問題在中美之間也已經不是大事。台灣問題對中方來講當然很重要,但對美方來講,實際上并不希望台灣問題干擾到整個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王英津指出,特朗普的“一中”政策表態,在當下具有重要意義,這對於破除蔡英文近一段時間以來奉行“聯美抗中”政策是一次致命打擊。美國不可能因為台灣問題而影響了中美兩國合作的大局。當然,也不要無限擴大特朗普這次一中政策表態的意義,中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美國還會繼續打“台灣牌”來牽制中國,只是力度大大減弱而已。

  中國海洋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郭震遠在中美元首共見記者會之後,有國外媒體評論說,台灣問題就剩了一句話。郭震遠認為,這說明中美關 系當中台灣問題的地位不斷下降以及台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干擾和影響程度不斷下降的趨勢,都沒有任何改變。

  國際關係學院校長助理、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對中評社記者表示,在美台框架下看,美台關係未來會抬升;但是在中美的大框架下看,中美關係對美台關係的約束力比過去大多了,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已經大大邊緣化了。中國大陸管控兩岸關係和中美關係的能力都比過去大大提升了。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表示,美國處理與台灣的關係是服從於其對華關係的,美國對台政策也要服從於對華政策的。由於中美關係的重要性,美國政府在對待台灣問題上,儘管與中國政府會有很多不同,但還是要考慮到中國的核心利益,還是要承諾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台灣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副教授王群洋表示,台灣問題沒有在中美習特會上佔有太大的篇幅。一方面是習近平已有實力自己去解決兩岸問題,美國賣給台灣的武器也不會是最先進或能威脅大陸的攻擊性武器。蔡政府反而應該注意大陸十九大後對美或對台關係的新思維。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鄭又平表示,在這種新型大國關係的主導下,美國必須要顧忌大陸的想法,而台灣問題已經是次要問題,台灣已不在這個三角關係上有足够的自主性。因為在北京的棋盤上,北京當局對台灣在戰略上是採取藐視的態度,習近平對蔡英文的所作所為,都覺得是小打小鬧。

  國民黨前“立委”邱毅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特朗普的態度,一是代表美國沒把台灣擺在美中關係裡的重要位置;二是代表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作出讓步;三是美國擺明不會支持蔡英文搞“台獨”。因為美國與台灣沒正式邦交,與中國大陸有正式邦交,所以美國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其實就是承認“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情況下,台灣未來可以做的,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搭順風車,才能够富台灣,可是如果一定要切割,就變成富大陸、窮台灣。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Paal)指出,台灣並不是中美之間的緊要問題。雖然,在2016年特朗普剛當選後,台灣“總統”蔡英文致電祝賀,這引起了中方強烈不滿。後來,美國政府調整了其政策,回歸到傳統方式處理與台灣之間的關係⋯⋯我們對台灣保持現狀的政策是成功的。在兩岸關係中,台灣方面維持現狀,在政治體系上,保持一定的自治權。未來我們對待台灣需要更加謹慎。他也指出,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方面是比較自信的。

  總體分析來看,筆者認為,專家學者們雖然提到美國仍然會打“台灣牌”來牽制中國,但其力度和可以施展的空間已經大大縮減。因為,隨著中國進入新時代,北京當局對處理兩岸關係和台海關係的問題逐漸具備了越來越強的信心,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台灣旅行法” 等一系列事件反映了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憂慮,對未來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的發展投下了陰影和變數。但是,在正常情況下,美國在處理與台灣的關係時必須更加考慮到大陸的立場和利益,因為美國不會為了密切與台灣的關係而去損害與大陸在多個方面的共同利益,美國很清楚,違反“一中原則”是得不償失的。美國也不太可能利用台灣問題去嚴重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與中國正面衝突。因此總的來說,台灣問題依然處在可控範圍內,中國也完全有信心面對可能的挑戰。

  “印太”概念尚處發展之中
  偏向施加經濟而非戰略壓力

  2017年末,“印太”成為特朗普政府亞洲戰略的官方用語,一時間大有替代國際上主流的“亞太”概念的勢頭。實際上,“印太”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奧巴馬執政時期,“印太”這個概念也數次被提及,只不過奧巴馬政府奉行的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特朗普政府在上台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很快借用了這個概念,并正式納為官方語言,將“印太”從地理概念演變為戰略概念,并被賦予了新的戰略含義。2017年10月18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演講時就沒有使用傳統的“亞太”地緣概念,而改用“印太”來界定美國亞洲戰略框架中從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地緣政治區域。那麼,“印太”概念為何重來?“印太”是否會成為特朗普政府亞洲政策的核心理念,又將會給亞洲地區和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在我們的高密度採訪中,不少專家學者也就此問題作出了回應。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劉豐對中評社表示,從特朗普的亞洲之行可以得到以下觀察:強調美國在經濟上的獲益;不再關注傳統的安全議題,朝核仍然是未來特朗普與盟友談合作的重要議題;與盟友形成了穩定的安全夥伴的認知,不確定性因素減少。從這幾個方面來看,不管是印太還是亞太戰略,都比較清晰,而且已經成型。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副院長、教授趙可金說,“印太”概念的戰略框架已經形成,但能力滯後。這一戰略的威脅在於把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牽成一條綫。中國要力避周邊形成一個針對中國的多邊集團。“印太戰略”講求自由、開放與互惠。特朗普此次意在鞏固與傳統盟友的關係,并試圖武裝日本,加強對日韓的控制。并且,“印太戰略”需要推動美、印、日、澳四國集團的聯合行動,并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形成對於中國等亞洲大陸國家的戰略對抗。

  人大國發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左希迎表示,“印太”的概念目前更多是一個經濟倡議。對於這一概念,美國可以進行安全和經濟的合併。如果目前美國同盟關係中的小三邊,在印度加入後形成四邊,將對中國構成相當大的壓力。此外,如果特朗普提出新的貿易設想,也可能會對中國的貿易構成壓力。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楚樹龍接受中評社採訪時候說,“印太戰略”主要是在應對一帶一路。日本和印度原先計劃的“亞非發展走廊”是很難完成的,而這一次美國有意扶植印度來應對中國的“一帶一路”。美國一直把“一帶一路”視為一種戰略,一種對外擴張的行為。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王錦表示,對於“印太”戰略,日美本質上的認識其實是不同的。日本所籌劃的是聯合美、日、印主動地封堵中國,對美國來說,其實特朗普不願意在安保上跟中國針鋒相對,主要是想保障美國的海上的經濟綫,特朗普政府對於中國的防守性更強一點。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對中評社說,特朗普這個人胃口很大,他不是從安全戰略角度來勾畫美國的對外政策,而是從經濟利益方面,只要能讓美國獲得經濟利益的好處,特朗普都會納入其戰略範圍。“我不認為特朗普會利用印度對中國實行戰略包圍,那樣理解的話是對他的一種誤解,特朗普也未必有那種想法,也不符合他的性格。”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李崢指出,特朗普雖未提出系統的“印太戰略”,但該戰略的輪廓已大致清晰,即:維持美國長期在這一地區的主導地位是特朗普“印太戰略”的核心目的;美式行為凖則是特朗普“印太戰略”的核心原則;防範中國在經濟上支配該地區是特朗普“印太戰略”的隱含目標。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高級研究員胡逸山對中評社表示,“印太”概念中也包含了印度洋,這個概念範圍比此前的“亞太”更大。但是即便特朗普有這樣的思維,還是看不到他有一套定型的政策。總體來說,外交理念在特朗普整個施政思維裡面佔的比重并不是很高。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大校徐棄郁表示,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更多的不是打給國外看的,而是打給國內看的,是為特朗普個人在國內政治當中的地位服務。

  人大國發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巍也說,相比中國的戰略思維,特朗普缺少戰略,考慮更多的是短期的獲利。特朗普政府面臨著比中國更加緊迫的壓力,就是美國的中期選舉。儘管提出了“印太”的概念,但是美國基本放棄了在亞太地區的安全領域的領導權的作用——在安全上主導,就一定要“發紅包”。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美國外交研究室主任楊文靜表示,至少印太在經濟上肯定不會像TPP那樣,因為美國當初推動TPP完全是為了實現制定規則、把中國排除在外的戰略意圖,但美國現在并沒有這麼做,尤其是特朗普本人并沒有戰略眼光,也許美國的戰略界會把他的思想和戰略界想法結合在一起,所以美國內部也在角力,印太戰略仍在發展之中。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的主任韓磊(Paul Haenle)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說,此次亞洲行首站提出的“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表述,這似乎表明,面對中國在地區方面的雄心,美國已經“醒來”開始維護其利益。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Paal)說,針對最近頻繁出現的“印太”一詞,我並沒有覺得特朗普對此進行了充分的解釋,也不清楚這個“印太”政策里面真正包含哪些意思⋯⋯但是這個政策看起來就是用來遏制中國崛起的,而不是試著去尋找一條與中國如何更好地進行有建設性合作的道路,從而為中美未來發展奠定一個非常好的基礎。這顯得似乎非常沒有雄心。

  總體分析看來,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概念雖然已經出台,但“內裡”尚不清晰。事實上這個概念需要美、日、印、澳四國的參與,但2017年11月12日,美國、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四國外交部門的官員在越南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舉行了正式會議。然而,會議并沒有發佈正式的聯合公報、聲明或新聞稿,而是以各自公佈消息的形式對外發佈了會議成果,各國公佈的消息也各有側重點,體現了在“印太”概念上,四國的認知存在差異。那之後美國官方對“印太”概念也著墨甚少,這體現了該概念本身還只停留在願景階段,并無戰略內涵。而且,筆者認為,無論此後是否能够詳細闡述、充實“印太”概念,特朗普政府在該地區實施戰略都將面臨多重挑戰,亞洲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繁榮對世界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各方制定政策和採取的行動都應該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一個合理的“印太”戰略,應該有助於包括中國和整個南亞國家關係的進一步合作和緩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