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先生”遠去,美中理性之聲不應減損
http://www.CRNTT.com   2020-12-24 13:29:47


  中評社香港12月24日電/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美國知名亞洲問題專家傅高義近日逝世,享年90歲,引發海內外學術界、輿論界的哀思。

作為有著“中國先生”稱謂的美國知名公衆人物,傅高義不僅是美中關系起起伏伏的見證者,更是熱心促進美中交流的參與者。在此美中關系敏感的時刻,老先生駕鶴西去,被輿論視為美中“聯結”的一大損失。

  美國《僑報》12月22日載文《“中國先生”遠去,美中理性之聲不應減損》,文章說,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上世紀60年代開始多次前往中國調研并出版多本頗具影響力的著作,與基辛格等“中國通”往來甚密且都是“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成員,上世紀70年代首個訪華的美國官方代表團成員之一,推動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差不多成了美國政府亞洲事務部門在波士頓的分部”,幾乎每年都要訪問亞洲……以多元身份靈活穿梭於美中社會之間的傅高義,為美中交往增添了諸多“向善”的特質。

  “傅高義”這個中文名字,在中國的認知度極高,其英文名字反倒顯得“小衆”。傅高義曾解釋過中文名字的由來:“我的英文名是Ezra Vogel,Vogel是個德國姓,在德語裡的發音很像漢語的fugao。因為英文名的第一個字母是E,取其諧音,選了‘義’字。在中文裡,‘義’也意味著很高的道德標准,這正是我想追求的。”

  似乎是一種巧合——當人們今日追憶傅高義,可以發現,嵌入在“傅高義”這個名字裡的“高”與“義”,恰恰可以解釋為何公衆如此緬懷他。這裡有他一生為學為人的濃縮,也可讀出他“寫”給這個世界、給美中社會的“留言”。

  “高”,敢於“出圈”,終有“高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