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賈慶國(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2月23電(記者 郭至君)近期,中美關係因為“氣球事件”再度蒙上氤氳,日前在慕尼黑安全峰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進行了非正式接觸,但多數觀察分析指,中美雙方目前互相信任度極低,雙方都還沒有準備好走出“氣球事件”。在此背景下,中評社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賈慶國,請他就目前的中美關係如何避免負面互動,如何落實元首外交成果,如何防範在台海問題上發生意外等眾多熱點問題進行了回答。賈慶國表示,現在中美雙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通過溝通來管控兩國之間的分歧,避免由於在具體問題上的衝突導致兩國間出現更加激烈的對抗。
賈慶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基地主任,北京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原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1988年1月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先後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美國佛爾蒙特州立大學、北京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美國加州大學聖迭哥分校和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任教,並分別於1985-1986年和2001-2002年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從事研究工作。現任第13屆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委員,民盟中央教育委員會主任;曾先後擔任第10屆全國政協委員,第11、12屆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同時擔任中華日本學會副會長、中華美國學會副會長和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以及美國、日本、韓國、新西蘭、香港及國內十餘家知名學術刊物編委。主要專業研究方向包括國際政治、中美關係、中國外交和台海兩岸關係。已出版專著1部、合著2部、主編10部,並在國內外知名學術刊物和學術論文集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130餘篇。
以下為採訪全文:
中美戰略互疑 需透明務實溝通
中評社記者:近期的“氣球事件”令中美關係再度蒙上一層陰影,想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事件對中美關係帶來的衝擊?
賈慶國:這個“氣球事件”本身並不是那麼大的事,因為即使這個氣球像美國說的那樣是用於收集情報的,它能夠收集到情報的價值也非常有限,因為它能收集到的東西通過衛星、谷歌地球和其他的方式都可以收集到,且不說中國政府還澄清說它是個民用氣象氣球。但是,這件事情這次卻被炒得非常大,尤其美國那邊一些比較極端的人抓住這個事情不放,反復的炒作中國威脅,最後逼著拜登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強硬表態並出動軍機將其擊落。當然,中國這邊也有一些極端的人在炒作這個事情。應該說,這件事鬧那麼大出乎雙方很多人的意料。對中美關係而言,我覺得最大的影響首先是對雙方民眾對彼此看法的衝擊,老百姓搞不清楚怎麼回事,但受媒體影響感覺對方國家很不講理,這種情況對中美關係的影響是長遠的和負面的。其次是對兩國官方互動的影響,由於美國國內政治的原因,拜登政府決定推遲國務卿布林肯到中國的訪問,使得兩國政府落實中美首腦關於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共識的努力受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