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紐約時報90歲前總編:在重慶看到延安精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7 11:22:10  


2010年12月13日,托平夫婦作客重慶大學文新學院。據重大文新學院網站
  90歲的美國紐約時報前總編輯西默.托平日前專程到重慶採訪,稱自己看到了64年前看到的延安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說,重慶的做法正是中國幾代領導人所堅信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為什麼重慶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這樣引人注目?”90歲的美國《紐約時報》前總編輯西默.托平帶著“要弄清楚”的想法,於2010年12月9日來到了重慶。前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 剛剛離開這裡。

  “64年前在延安,最讓自己感動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今天在重慶,我看到這種精神依然在閃光。”西默.托平完成他的重慶採訪後感慨道。

  重慶在創造新的價值

  2010年,90歲的托平身背沉重的相機包,走進重慶市委大院。

  大院位於重慶市中心,鬱鬱葱葱的庭院裡一處高坡上,坐落著一幢獨立的西式小樓。沿著一條小徑,托平登了105級台階。坡頂的這座西式小樓,國民政府時期稱為“美齡樓”,是1945年國共談判舊址,一生較量的毛澤東與蔣介石,在這裡留下了唯一的合影。

  在小樓一層的拐角處,有一間敞開門供人參觀的房子———那是上世紀50年代初,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時的辦公室。“鄧小平的記憶力非常好。1979年,我們在華盛頓應邀參加歡迎鄧小平的宴會。在宴會廳裡,鄧小平看見我倆,老遠就走過來跟我們握手打招呼。”

  “重慶不僅把過去有價值的傳統繼承了下來,更重要的是,今天的重慶在創造新的價值。”托平在參觀了重慶的歷史遺址後說。

  重慶有連綿成片的山區和庫區,被稱為中國國情的“縮影”。但年輕的直轄市,讓托平夫婦感到時尚而充滿活力,他們用鏡頭記錄下這座城市的鮮活瞬間:兩江新區建設工地,機器轟鳴,丘陵低谷平整成一塊塊平壩,規劃出一個個廠區;城市廣場,草木葱蘢,市民跳壩壩舞,唱紅歌,其樂融融;街角路邊,整齊劃一的交巡警平台,24小時保障安全。

  托平白天參觀採訪,晚上他就看資料、讀報。他在筆記本裡寫道:“今後5年,重慶定了一個很有勇氣的目標: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比要縮小到2.5:1 左右;保證130萬留守兒童每天喝上一杯牛奶,吃上一個雞蛋,有營養午餐,還要下更大功夫,照顧好他們的日常生活,落實好醫療、教育等問題;實現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

  托平感慨地說,“1946年我在延安寶塔山下,看到中央黨校的學員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們高唱革命歌曲。前天在報紙上,我讀到,習近平 副主席在重慶調研中,讚揚重慶黨和政府大力培養愛民、親民、為民的感情。目前,重慶還提出了以民為本的民生幸福指數的執政理念,而不是GDP為導向的執政理念。”幾天採訪下來,托平說,“我看到了自己 64年前看到的延安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要使市民有幸福感

  在重慶,托平夫婦與市委書記薄熙來有過一次會面。

  一見到托平夫婦,薄熙來便高興地說:“你們熟悉中國的歷史和國情,跟你們這樣有高尚情懷的老人交談,會沾上福氣的!”“剛才在這院子裡,我們對身體進行測試,爬了105級台階呢。”托平夫人笑答。

  托平夫婦向薄熙來提問:“我們在重慶看到了為人民服務的延安傳統,能不能聽聽您的想法?”

  薄熙來說:“重慶地處西南,山高溝深,基礎比較薄弱,要抓好發展首先必須改善民生,也就是為人民服務。這並不是重慶市委、市政府的獨創。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最早的誓言就是‘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幸福’。胡錦濤總書記說,‘一定要和人民群眾水乳交融。’重慶還有14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60多萬城鎮居民吃低保,一定要把共同富裕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

  當車輛在重慶穿梭,托平夫婦看到最多的顔色是“綠”,山坡上,道路旁,樓宇間,到處是新栽的大樹,而且多是銀杏、香樟和桂花。在過去2年,這座山水映襯的城市,仿佛一下子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植樹熱情。2009年,投入178億元,完成造林面積798萬畝,一年種出十年樹。2010年,以同樣的力度推進。重慶正在努力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

  托平夫婦告訴陪伴的人,在他們的採訪本裡,“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是‘五個重慶’”。按照重慶市政府的規劃,重慶主城未來將成為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人口超過千萬的特大型城市,而“五個重慶”的設計,將保證“新重慶”一百年不落後,二三百年後看更有味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