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逸儒 |
中評社台北7月1日電(特約作者 蔡逸儒)六月二十九日當天,許多兩岸、國際媒體及通訊社訪問,大家關切的都是兩岸之間所簽定的經濟協議架構,希望了解其意涵及可能影響。平心而論,除了為反對而反對的民進黨之外,國內外各界都認為,ECFA的簽定是兩岸關係的一大進展,對馬英九政府而言更是一項重大成就,意味著兩岸正往經濟關係正常化的方向發展。應當予以肯定。
ECFA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它對兩岸關係、台灣內政、朝野互動、政治經濟、甚至台灣與外國的經政關係都會帶來衝擊,比如說,各別產業受到衝擊的程度大小,韓國、日本會不會因此而感受到壓力,民進黨要不要調整其對中國大陸的政策,國民黨如何儘快將ECFA的紅利予以落實,許許多多的後續效應恐怕要花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展現出來。
一如所知,馬英九政府的長期目標是藉著簽署協議來打通台灣經濟任督二脈,為台灣的經濟發展找到出路,短期的目標則是解決失業問題、增加就業率,並和其他國家完成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台灣企業界也認為,簽署兩岸經濟協議有助於降低關稅、促進出口、吸引投資、增加就業機會,台灣要的是良性循環。另外,經過長期的溝通、宣講與雙英辯論,台灣民意對此也表達了相當程度的支持。
對馬英九政府來說,ECFA簽署之後,距2012年的大選只有二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馬英九要如何利用選前這段時間,讓多數台灣民眾感覺到簽署ECFA確實能給大家帶來的實惠,能夠讓大家收入增加、失業減少,這才是當前的重點工作,壓力不小。換句話說,簽字只是個儀式,真正的問題才剛開始,其中有許多目標未必就能夠在短期內充分實現,必須努力之處仍多。
在談判過程中,中國大陸方面確實釋放了一些善意,雖然台北表面說是互利而非讓利,但台湾方面還是給予“诚意颇诚、收获颇丰”的肯定。但對大陸來說,在後ECFA時期,北京關切的重點有二,一究竟要是如何儘快落實經濟協議,希望藉此能夠影響台灣民意,改善兩岸關係;二是台北在何種情況下,使用何種名義和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畢竟這也是台灣簽署兩岸ECFA的一個重要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