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23日電/台灣前“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今天在中國時報撰文說,薪資議題一向是《自由時報》批判當前政府的焦點,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半年之間該媒體有關薪資倒退的報道就達91筆。4月5日,該報自由談專欄登出〈台灣很美麗 頂多窮一點〉,聚焦在反服貿,終於揭開其長期關心台灣薪資倒退的假面具,反中才是真正的企圖;而為了反中,台灣人的生活是可以不顧的。
與此相輝映的是日前辜寬敏先生在媒體的半版廣告,其副標題寫著:“沒有服貿,台灣還是會活得好好的,只是有些人少賺一點錢而已。”台灣會不會活得好好的,只要看民進黨執政8年的結果就可知曉。
民進黨執政8年,兩岸經貿政策先採取“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繼之以“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取代,凸顯扁政府手足失措,無法脫離“戒急用忍”的桎梏。8年之後,一味反中只為台灣留下兩項重大結果,一是對外經貿,包括出口、對外投資和海外生產,高度依賴中國大陸。
另方面,產業大規模外移大陸、企業關門大增、經濟成長下挫、失業率居高不下、實質薪資成長停滯,2005年台灣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被韓國超越,落居亞洲四小龍之末。反中、堵中,已將台灣經濟推向沉淪,迄今台灣還在深受其害,台灣人民要繼續過苦日子嗎?
服貿和貨貿相較,很多人以為服貿重要性不如貨貿,其實不然。2000~12年,服務業占台灣GDP比重高達68%,份量不可謂不重。但平均成長率僅3.0%,遠低於製造業的7.0%,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僅占54%。就業人數方面,服務業占比亦達59%;尤其是2000~12年間,台灣就業人數增加136.9萬人,來自於服務業者就占了85%,影響層面不可謂不廣。
但是2000~07年服務業實質平均薪資平均成長率為負0.28%,2008~11年其成長亦停滯在負0.19%。
問題出在哪裡?從結構面看,服務業多以內需市場為主,商業服務出口僅達貨品出口的16%;另外,服務業集中在傳統產業,研發費用僅占台湾企業部門研發總投入的7%,現代服務業只占GDP12.4%,遠落於新加坡的29.6%之後,且為四小龍之末。由於市場飽和、結構老化,造成服務業生產力成長率下降、實質薪資倒退。由此足見,當前台灣服務業亟需的是能夠帶動產業成長及結構轉型的市場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