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 |
中評社台北4月17日電/蔡林政府人事任命陸續公布,“總統府”與“行政院”團隊漸漸成形。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任何國家、任何時代,政府團隊要成功有兩大要素,一是“勢”、二是“人”。就勢而言,蔡英文大選勝利光環猶在、林全兼具學術與政治資歷,人格內斂、行事低調、清廉自持,除婚姻問題外,尚能受社會敬重,加上民進黨在“立法院”掌握多數,蔡林政府正站在“勢”的高峰。從“人”的角度而言,可見一喜三憂。
一喜,是從幾個部會首長副手安排可以看出民進黨培養明日之星的用心,並履行了蔡英文當選感言民進黨不會整碗捧去的承諾。但一喜之外卻有三憂。
一憂是沒有亮點,林全“內閣”談不上新意,也欠缺魅力,未能如先前預期說服任何重要社會領袖或企業家入閣,不但不能齊聚獨當一面的“動力引擎型”戰將,卻偏向找“鏍絲釘型”及資深事務官入閣。現代民主政治,首長魅力是貫徹政策的魄力資產,欠缺魅力的小鏍絲釘型首長,未必能適應當前複雜多變、難關處處的政治挑戰。
二憂是年紀偏長,目前確定的24位“閣員”,平均年齡62歲,比起2008年被民進黨嘲笑為“千歲“內閣”的劉兆玄“內閣”還高出近4歲,倒不是認為耆長者不能勝任,而是人事布局應有“世代合作”的平衡思考。有長有壯有青,穩變皆兼,才是體質健全的布局。
三憂是,民進黨顯然人才不足,蔡、林明顯從身邊找人,太小的圈子將限縮視角,增加決策盲點,人事布局的多元性不足,也將減損溝通政策的幅射範圍。
全球進入“微權力”時代,幾乎所有民主國家的政治人物,支持度都如潮起潮落非常快速,就蔡、林二人的人事布局觀察,他們能享有多久的“勢”呢?
分析起來有三個不樂觀,第一個不樂觀是兩岸因素,大陸已產生大量中產階級,社會逐漸走向多元分化,同時間,兩岸民間交流也愈來愈緊密,相互影響愈來愈難避免。但兩岸歷史問題仍未解決,雙方在體制、觀念上的差距又非常大,民間心理距離並未因8年來的和平發展而縮短。肯亞案顯現台灣罹患嚴重的“主權憂鬱症”,大陸卻因為民眾對詐欺犯的痛恨,激發了“反台”的民粹情緒,民粹對撞問題如不能有效疏導,未來可能日益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