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鏡頭:四萬字小坎肩 古人作弊也瘋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07 00:41:33


作弊小坎肩(中評社 臧涵攝)
  中評社嘉定12月7日電(記者 臧涵)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被稱作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中評社走親團昨日走訪了上海市嘉定區的中國科舉制度博物館,了解了古時候的人們為了考試與監考官鬥智鬥勇的艱辛歷程。

  科舉制度起源於漢朝,創始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興盛於明、清。據史書記載,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的進士科算起,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廢除,除了元朝有幾十年中斷外,有1300多年歷史。

  科舉制度曾是一大進步,它堅持的"自由報名、公開考試、平等競爭、擇優取仕"也備受推崇。科舉也為國家選拔了大量人才,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除了蘇洵外,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等其他七人均是科舉出身。

  但是談到科舉考試,考場作弊絕不能不提。古人在考場作弊都有哪些方式呢?

  不同於現代考生已經可以熟練利用物理學、網絡、電子工具等進行作弊,當看到古人作弊的手段時,在場的記者們都會為之驚嘆。

  據了解,古代舞弊的手段(考生作弊方面)大概有如下幾種:結朋、行卷、懷藏(小抄)、代筆(替考)、授義(傳答案)、繼燭(依靠蠟燭作弊)、飛鴿傳書(場外答題)。

  首先說懷藏,顧名思義就是將小抄夾帶進考場。隨著反作弊的技術日益增長,這種作弊技藝也越發“爐火純青”。以前科舉由於可以攜帶吃食、蠟燭、餐具等入場,所以就有了把《四書》《五經》塞在饅頭里、縫在衣服夾層以及塞在蠟燭里等比較“粗放”的作弊方法。

  在博物館中,有一件清朝麻布坎肩夾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只見這個麻布坎肩上寫滿了範文,共計六十二篇八股文,總計四萬餘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