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在為數不多已走入大眾視野的登山者中,羅靜的形象或許稍顯另類。
人們所期待的登山故事往往以一個明確的結局為中心。這個結局以登頂或者創造紀錄為標尺,去書寫濃墨重彩的成功,或者英雄主義式的失敗。
在這個標尺下,羅靜的故事在2018年似乎是不值得書寫的。在以個人名義宣布什夏邦馬峰未能登頂後,羅靜是否完攀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成為一樁懸案;而她未來是否會再赴希峰,也是個未知數。
但對於羅靜而言,除了成敗,八年8000米級雪山攀登之路,更像是一個尋找自我的成長故事。
“她到底想要幹什麼呢”
2018年登山季落幕,羅靜來到初冬的北京與13歲的兒子諾諾相聚。偶爾,兒子會若無其事地問起,她還要不要再去攀登那座一年之內兩次都未能登頂的雪山。
那座山峰是海拔8027米的希夏邦馬峰,也是42歲的羅靜此前攀登生涯中最後一座未能登頂的8000米級山峰。2018年,她兩次發起衝擊,春季因天氣原因下撤;秋季,在組織攀登的商業公司已宣布全隊登頂成功的情況下,作為客戶團隊一員的羅靜卻在“參考以往攀登路線和其他證據”後做出了相反的判斷,並以個人名義宣布:未能登頂。一時猜測與爭議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