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論兩岸關係的十個方面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1-03-10 13:50:07


大陸與台灣在地緣、血緣、情緣上都有著客觀的、悠久的、根深蒂固的關係。
  中評社╱題:論兩岸關係的十個方面問題 作者:張屹(南京),江蘇南京市台辦主任

  大陸與台灣同氣連枝、息息相通,因歷史緣由造成海峽阻隔,兩岸分割對峙多年,又因應國內外形勢變化,時而熱絡交流、時而緊張對峙。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台獨”勢力持續的政治操弄,兩岸人員往來大為減少,加之域外勢力的介入挑動,兩岸對抗加劇、敵意升高。為了兩岸關係發展少走彎路走回正道,為了警示勸誡“台獨”分裂勢力及部分盲從民衆,更為了防止和減少對兩岸關係可能造成的不必要傷害和損失,有必要對兩岸關係的認知、走向以及趨勢等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以利進一步增加積極因素,減少消極因素,甚或將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打壓分裂勢力,爭取中間力量,為祖國早日統一而奮鬥。

  一、“淵源”與“絕緣”的問題

  大陸與台灣在地緣、血緣、情緣上都有著客觀的、悠久的、根深蒂固的關係。據統計,台灣地區98%的人口是漢族,衹有約2%的人口是所謂的原住民。根據考古學、語言學等的最新研究,就這2%的台灣原住民以及所謂的“南島語族”,其起源地也是在祖國大陸的華南地帶。大家本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無論風雨滄桑,無論歲月流離,兩岸同胞都是泛溢著炎黃情懷的中華兒女,這種血肉相融的骨肉情懷,是任何力量都摧不垮、打不爛、剪不斷的。

  千百年的交流交融,台灣參與締造并已深深地融入了中華文明之中。從古文言到古詩詞,從現代白話到通用漢語拼音,從生活習俗到民間傳統,從道德觀念到宗教信仰,從那麼多傳承久遠的民間技藝到充滿著思念之情的衆多同名村鎮……兩岸同胞同文同種、同根同源、一脈相承。台灣雖然經歷了西班牙、荷蘭等西方勢力的侵占盤踞,日本50年殖民統治下的“皇民化教育”,但都無法真正改變台灣同胞的“根”之所在,中華傳統文化在兩岸的連接,早已是深入骨髓、融入血脈般地無法割裂。這就如同祖國大陸在經受了西方殖民、倭寇侵略、外族統治後,中華傳統文化和幾千年的古老文明在飽受浸淫與洗禮後,顯得更加多元,更具張力與活力,中華文明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斷裂且得以完整延續傳承的文明。現在島內“台獨”勢力大搞“去中國化”,從多個層面、多個領域入手,大肆删減篡改歷史教科書內容,企圖淡化台灣年輕人的中國意識、歷史意識,企圖通過對歷史、文學、社會等諸多領域的直接拆解和重塑,迷惑台灣年輕一代衹知台灣、不知中國。與此同時,台灣當局還極力限縮兩岸交流,強推所謂的“反滲透法”,以此詆毀、阻撓、威脅島內各階層人士與大陸各相關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力求達到與大陸“脫鈎”的可恥目的。不僅如此,甚至還有一些自稱為學者的人,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竟然炮制和胡謅出“台灣的漢文化源自於日本”的荒唐論調;有“綠媒”主持人甚至提出將“古今中外”、“中肯”等帶“中”字的詞語,改為“古今台外”、“台肯”,真是無知荒誕至極。中華文化實際上早已深深地融進了兩岸同胞的骨髓,而且是俯拾皆是,無處不在。她強大的聚合力、獨有的趨同性將使任何刻意分割的伎倆化於無形。“台獨”分裂勢力想要兩岸“絕緣”、“斷鏈”,這種逆歷史潮流的做法就如抽刀斷水、緣木求魚,是注定不會得逞的。況且在信息化、網絡化迅猛發展的今天,想讓台灣同胞“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能成現實嗎?

  二、“歷史”與“當下”的問題

  從歷史的維度審視兩岸關係,台灣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12世紀中葉,中國宋朝政府就在台灣建立了行政機構,行使管轄權。1894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并於次年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1945年,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台灣回到祖國懷抱。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國民黨統治集團退居台灣。關於如何處理這塊舊政權逃亡據守的國土問題,著名國際法學家凱爾遜寫道:“按照國際法,革命和政變是造法事實”。“由於單純的革命或政變,法律連續性雖然在國內法上中斷了,而在國際法上卻是沒有中斷的”。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的同一名稱并不是國家人格的同一性所必要的。一國可以改變其名稱而不喪失其同一性”。對此,國際法專家奧本海更生動地寫道:“自從國際法產生以來直至今天,法國的人格是同一的,雖則它曾經取得、喪失和收復它的一部分領土,曾經改變它的朝代,曾經是一個王國、一個共和國、一個帝國,然後又是一個王國、又是一個共和國、又是一個帝國,而現在,好像是最後地,成為一個共和國。儘管它的情況和外形有過許多重要的變動,但它作為國際人格者的一切國際權利和義務,經過許多世紀,始終是不變的。”這就是迄今為止,關於台灣法律地位的惟一合乎邏輯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迄今已同世界上180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可以說,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是板上釘釘、無可辯駁、毋庸置疑。

  “兩蔣時期”的台灣是不允許“台獨”分裂勢力存在的。“兩蔣時期”的國民黨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對“台獨”分子及其行為一直是嚴懲不貸,堅決給予嚴厲打擊和鎮壓。從蔣介石去台之前,國民黨就頒布了“戒嚴令”和“懲治叛亂條例”,規定對付諸行動的“台獨”預備犯判處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蔣經國上台後,也是始終如一地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獨”、追求國家統一的立場,為兩岸關係緩和作出一定的努力。到蔣經國執政結束為止,國民黨一直沒有放鬆對島內“台獨”勢力的打擊。

  所謂“台灣主體意識”是“台獨”分裂勢力的政治操弄。經歷了清政府割讓、日本殖民、國民黨威權統治,台灣人民普遍產生了命運悲情的複雜心理,然而這種樸素、自然的群體感受卻逐漸被“台獨”勢力所利用。1994年,李登輝對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首次提到“台灣悲情”四字,控訴台灣人民不能決定自己命運的悲哀。經李登輝及民進黨的政治操弄和“去中國化”,台灣人民的悲情意識被逐漸強化成所謂的“台灣主體意識”。尤其是民進黨執政後,短時間裡即建構了所謂的“台灣主體價值觀念”,把大陸視為假想敵,并藉此來形塑一種“國家建構”的願景,將國民黨過去所主張的反共不等於反華、堅持兩岸是制度和治權之爭的立場完全顛覆。台灣人民的悲情意識被操弄、誇大,最終成為了“台獨”分裂勢力攫取利益、分化社會、製造族群分裂、擴大統獨爭議、奪取政權的工具。

  民進黨當局阻遏兩岸交流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陳水扁推動“台獨”分裂活動,製造“兩個中國”、“一邊一國”,挑起兩岸對立,阻撓兩岸交流,使得兩岸關係高度緊張動蕩。蔡英文上台後,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開歷史之倒車,強推“反滲透法”、“中共代理人”等,不斷衝撞“一個中國”紅綫。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他們又借題發揮,以“疫”謀獨,大搞政治操弄,持續在島內煽動“反中”情緒,不斷升高兩岸對立對抗,持續限縮兩岸交流,嚴重惡化兩岸關係氣氛,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和根本利益,對兩岸正常的交流交往造成嚴重困擾。民進黨的所作所為是逆潮流而動,逆民心而為,終將會被歷史所拋棄。近期,島內關於兩岸交流的民調顯示,在20至29歲的青年中,支持加強兩岸交流的人數占到72%;在全體民衆中,支持兩岸交流的也超過了半數,達到58%;即使是泛綠選民,也有44%認同兩岸應開展更多交流。可見,兩岸交流符合兩岸同胞願望和利益福祉,兩岸同胞攜手前行的大潮衹會滾滾向前,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擋不住、禁不了的。

  三、“主權”和“治權”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毋庸置疑。1946年6月底,在美國的支持下,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悍然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國共內戰全面爆發。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宣告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作為革命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完成了政治合法性地位的轉換,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飛離大陸,國民黨政權敗退至台灣, 國共兩黨政治格局發生根本性改變。隨著1971年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中共的執政合法性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國民黨當局在國際上爭奪“中國代表權”的企圖徹底失敗。

  台灣所謂的“朝野之爭”其實衹是地區的治權之爭。國民黨敗退台灣後,一直沿用大陸時期的政治體制,1950年7月國民黨開辦地方自治選舉,1990年以後李登輝推動“憲政改革”,台灣地區逐漸走上政黨政爭之路。時至今日,形成了藍綠相爭的台灣政黨政治基本格局。台灣島內的治權之爭并不影響兩岸的主權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都堅持對一個中國“主權”的認同,而國際社會對於中國唯一合法代表的現實和法理認知,也是始終如一,台灣不是國家政治實體,衹不過是一個地方性的“武裝割據政權”。這就意味著無論哪個政黨、哪股政治力量在台灣上台,均無法改變其為地區執政黨或地區施政主體的身份特徵。

  興邦富民本是經世濟民之要。1921年中共創立之初就確立了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宏偉目標,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開啓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征程。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7億多人口實現脫貧,4億多人口成為“中等收入”群體。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邁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并將在不久的將來,要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民族復興偉業離不開台灣同胞的共同參與,其成果也必然與台灣同胞共同分享。而縱觀台灣島內,施政者偏離執政本念,罔顧民生福祉,操弄“台獨”伎倆,錯誤引導民意。在經濟合作上捨近求遠,致使島內經濟持續低迷,企業及個人利益受損;在兩岸關係上煽動“仇中仇共”,對兩岸正常的交流往來設限設阻;花費原本應用於民生福祉的巨資購買外國武器,妄圖與大陸進行軍事對抗,有意地在島內製造恐慌。古人云“所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豈不哀哉”。須看到,島內的施政團隊欺騙民衆、操弄民意,完全背離了台灣民衆的根本利益和自己的施政承諾,其弊政之害,必將導致民心喪失、民意背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