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上海作為金融中心、經濟中心的輻射範圍也遠遠超過香港。長江經濟帶不僅是長江流域經濟最發達、最繁華的地區,也是全國最重要的高密度經濟走廊和全國經濟、科技、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31個省(區、市)2013年GDP資料,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慶、雲南、貴州這11個長江經濟帶覆蓋省(市)的GDP總量接近26萬億,佔全部省(區、市)GDP總量的41.2%。如果僅考慮香港對珠江三角洲以及珠江流域的輻射範圍和涉及的經濟總量,上海無疑優於香港。
第三,跨國企業在長三角落戶的數量巨大,跨境金融業務規模迅速擴展。據知,世界500強企業已經有超過8成在長江三角洲落戶,其業務對於跨境金融服務的需求,對於上海營建國際金融中心形成有力支撐。而上海營建國際金融中心的中長期目標,就是要著力提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和國際貨幣的功能,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並最終實現人民幣和外幣在任何地點任何時候的自由兌換,使人民幣在國際貨幣中占有相當比例,並承擔起計價、支付、投資、儲備等國際貨幣職能。
目前,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主要缺失,集中在法律、監管、自由兌換等制度層面,當然還有金融專業人才和市場份額的不足。但是制度層面的突破在外部壓力足夠的情況下,是可以迅速得到突破的;市場份額的擠佔和金融人才的集聚,也同樣可以受益於外部條件的巨變;更何況,上海並不缺乏形成國際金融中心的市場需求,只是制度性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這種市場需求。
首先,制度創新有例可循。有專家表示,杜拜國際金融中心借鑒英美法律體系,專門建立了一套不同於本國的民事、商事法律體系;建立了一個非常有創意的杜拜仲裁中心,並擁有一套法院系統;還建立了一個獨立的金融監管機構,名為杜拜金融服務局。該金融服務局很有特色,銀證保合一,既管銀行,也管交易所和保險機構。該專家認為,上海自貿區需要一個獨立的金融監管機構進行統一的金融監管。對於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成功實現經濟特區建設、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的特別行政區的中國來說,為建立國際金融中心而在上海自貿區實現某種程度的制度創新,並非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