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期間,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參加了德國的軸心國集團,戰敗被瓜分又經歷現代土耳其的建國後,雖然土耳其在二戰前期懾于蘇聯的威脅而保持謹慎中立,但當時土耳其對德國在內心裏具有崇拜心理。1944年眼看德國必敗無疑,土耳其才選擇投靠美正式對德宣戰,並在戰後極力靠近勢力強大的美國,追隨其冷戰政策,甚至為表示忠心而派出具有較高戰鬥力的土耳其旅參加了朝鮮戰爭,雖然在中國人民志願軍面前遭遇慘敗,但仍贏得美國肯定而終於在美極力堅持下,土耳其於1952年正式加入北約。在經濟上,土耳其除尋求從美獲得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外,加入歐盟是歷屆土耳其政府的既定方針。土耳其在1959年即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翌年,就申請加入歐共體。從那時起,土耳其一直為此不懈努力。
但土耳其對自身的位置定位一直很難獲得歐美等西方世界的認同,在國內也存在爭論。從西方國家看,西方國家對土耳其本質上是出於控制和拉攏,美把土耳其定為傳統和重要盟國是出於戰略需要,歐盟也是服從和服務於自身和美國的戰略部署。西方國家內心對土耳其的伊斯蘭國家性質和不成熟的經濟與政治持有偏見和歧視。土耳其國內的民族主義和伊斯蘭政黨都是土耳其傳統文明的代表,他們擔心在全球化和西向戰略中,土耳其將喪失它本有的文化和民族特性而不再成其為土耳其,因而他們曾經表示贊同將土耳其地理位置定位為中東而不是歐洲,這同“脫亞入歐”的土耳其主流思想是背道而馳的。
當然,“9.11”事件後,作為北約中唯一的伊斯蘭國家,土耳其一度成為宣傳榜樣,成為引證美國不與伊斯蘭國家為敵的明證,2009年奧巴馬訪問土耳其並發表講話已經表明了這一點。儘管美國極力支持歐盟接納土耳其,歐盟口風也有鬆動,但歐盟肯定會通過各種方法延緩或抵制土耳其入盟。
如何順應潮流和適應現實,一如當年凱末爾那樣,高屋建瓴,結合土耳其實際和具體情況,秉承世俗主義,使土耳其發展駛上健康、持續、世俗、文明又向成熟民主邁進的軌道,是土耳其上下面臨的切實思考與世紀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