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澄清為玉井農會在中國大陸申請到“玉井”的商標註冊,為“玉井”品牌在大陸的行銷優勢。(中評社 趙家麟攝) |
大豆、玉米等是大宗物資,沙拉油、飼料、豆製品、豆皮、豆漿都需要,兩岸若推進到大宗物資貿易,一杯豆漿可以省下多少錢?一包飼料又可以省下多少錢?從大陸的大連港到台灣,海運兩、三天就到了。有近的、好的、便宜的,台灣何必捨近求遠?簽ECFA就有好處,也是一種保護,“先賣給自己的兄弟!”
有人說,水果銷大陸,會有技術流失的疑慮,黃澄清深不以為然。他說,這個問題只有4個字“適地適種”。
黃澄清舉例,玉井的農業這麼發展,離高雄縣的六龜只有5公里,卻種不出六龜高品質的蓮霧;離玉井車程20分鐘的麻豆,就是種不出玉井的芒果品質。台東名產鳳梨釋迦,台東農會出身的技術人員,就有人跑到大陸去栽培,但在故鄉可以,在大陸就是沒辦法。同樣的案例,關廟的鳳梨,在玉井就種不起來,關廟也種不出玉井品質的芒果,這些都是“適地適種”的證明。
台灣也有人去大陸種愛文芒果,但玉井的芒果卻愈賣愈好,價格也來愈好,事實勝於雄辯,有誰看過大陸的愛文回銷台灣的?台灣水果即使技術與品種移到大陸,還有產量、土壤改良、運輸等關卡需要突破,這就是廣西自己種鳳梨,卻還是要向台灣買鳳梨的原因,因為台灣的鳳梨就是好吃。
“適地適種”很重要,無法模倣得來;台南玉井種不出嘉義的檳榔,因為沒有梅山鄉適合檳榔生長的相對濕度;農產品不是只有緯度的問題,種得起來,不一定種得好吃、還有如何耐儲存等問題,有很多門檻要跨越;很多事都是要歷經過程的學習,而不只是教人如何釣魚就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