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兩岸共同維護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為主題的全體大會現場(中評社 徐夢溪攝) |
中評社哈爾濱8月20日電(記者 徐夢溪)第五屆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昨日順利開幕,與往屆相比,特設的“兩岸共同維護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單元是今年論壇的一大亮點。現場多位法學和南海問題專家從多角度切入,就兩岸合作解決南海問題給出建議。
關於仲裁的裁決結果,海研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法學會副會長馬新民指出,仲裁結果錯誤界定公約優先適用地位,錯誤否定中國在南海的歷史性權利,錯誤否定中國南沙群島作為群島的法律定位,仲裁庭基於虛假事實,臆斷中國在南海行為非法。他認為,仲裁庭超越管轄權,事實上行駛了立法權,沒有合法基礎也沒有授權,是一種政治裁決,因此,中國不接受裁決,合理合法有理有據。
關於仲裁結果對兩岸的影響,中國海洋法學會會長、聯合國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高之國表示,仲裁實際結果嚴重傷及兩岸,台灣是“站著中槍”,而此次中國大陸方面和台灣方面對待仲裁庭裁決的反應高度契合一致。由此可見,在兩岸關係目前複雜的現實下,裁決為兩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對話話題。
“兩岸在南海問題上是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毀俱毀,兩岸應共同維護南海權益和方針。因此,兩岸需要充分認識南海仲裁的複雜性,為對岸在南海政策上提供幫助,充分交流合作發展,一個繁榮穩定的南海符合兩岸的利益。”高之國呼籲到。
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院長傅崐成提出,兩岸可以分進合擊,共同主張南海權益。巴丹群島是兩岸合作的巨大機會:本應屬於台灣的巴丹群島被菲律賓侵占,問題在於巴丹群島位於U型線以外,既然菲律否定南海U形線,那麼兩岸可以借此宣布對菲律賓片面不實施南海U形線,並由台灣與大陸共同合作出面,和菲律賓談判群島的歸屬問題。
傅崐成認為,對於南海島礁,兩岸有非常好的機會共同主張權益,只要兩岸事先溝通協調,分進合擊,一定會對維護共同的利益產生好的效果。
中華仲裁協會理事長李複甸建議,“中國在太平洋西岸也可以設立一個爭端解決機制,解決與日本、俄羅斯、印尼等的可能發生的糾紛,這或可成為我們解決仲裁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