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大學邀產官學舉辦的“醫療器材南向發展策略論壇”。(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台南8月26日電(記者 趙家麟)蔡政府“新南向政策”在南台灣產官學研跨界平台開始啟動,25日在成功大學舉辦的“醫療器材南向發展策略論壇”,業者形容當前困境是前有狼(日、韓)、後有虎(中國大陸),南向的機會在於台灣中小企業的韌性與產品創新。
這場論壇由成大工程科技推展中心主辦邀請產學研專家學者演講及共同探討,議題包括台灣醫材產業的研發創新能量與優勢、產官學研合作資源、南向的挑戰與機會等。
論壇主持人、成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鄭國順表示,台灣每個醫學中心都在推國際醫療,政府推新南向,期盼能與18國訂定投資協定,政府能簽署相關協定,也只是先打一個基礎;現在,因為兩岸關係因素,大陸市場處於停滯狀態,要往南走,還是要考慮到中國大陸是最大的政治障礙。
鄭國順還說,南向不是今天才提出,過去早就在談,現在是如何落實最重要。東南亞各國的語言文化不同,如何培育人才?各國政治因素的不穩定性等,以及東南亞國家在南海爭議上與中國大陸不同調,情勢一直在變,產業切入南向時也會遇到不同的環境因素。
龍骨王復健系統董事長陳誌睿表示,東南亞市場在崛起,但各國之間的醫療法規、語言、文化仍多歧異。泰國95%佛教、印尼90%穆斯林,菲律賓80%天主教,新加坡人均GDP超過寮國人均30倍、超過緬甸50倍。台灣南向發展的困境,一來,台灣經濟發優勢以不如從前,“我們已經不是錢淹腳目的台灣了!”,其次,台灣與東南亞有語言、文化的隔閡,再加上台灣非東協成員國等。
他指出,台灣要南向,優勢在中小企業的韌性與產品創新,但東南亞市場已經是一個前有狼、後有虎的局面。“前有狼”指的是韓國與日本在東南亞早已布局很深,韓劇、日本與家電也已攻略人心;“後有虎”則是中國大陸從國家戰略面,低價提供當地基礎建設,例如泛亞高鐵的東南亞建設等,改變了東協各國的勢力消長。
這場論壇與談人還包括醫材公會理事長黃啟宗、成大前瞻醫材科技中心副主任郭榮富、“中華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陳家進、馬偕醫學院助理教授張秀雯、成大東南亞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謝文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