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爐戰法,是一種“後退決戰”的戰術。“天爐”是將兵力在作戰帶,布成網狀的據點,以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方式,分段消耗敵軍的兵力與士氣,最後,把敵軍“拖”到決戰地區,再狠狠的圍殲之。它因薛岳保長沙,敗日軍而成名。
天爐戰術:所謂天爐戰法,和“武漢會戰”時所用的倒八字口袋戰法不同之處,在於“袋”只是誘敵深入,然後予以包圍殲滅之。其實是一種“後退決戰”的戰術,誘敵深入,然後予以包圍殲滅之。而“天爐”則是將兵力在作戰地帶,布成網狀的據點,以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方式,分段消耗敵軍的兵力與士氣,最後,把敵軍“拖”到決戰地區,再狠狠的圍殲之。從岳陽下來,近150公里的鐵路沿線,卻有4條河流橫跨其間。薛岳便以此地形著棋布陣,由北而南,先是新墻河,這條河的南岸便是防衛長沙的第一線陣地,它的正面從鹿角到麥市,寬達100餘公里,在這裡擺了7個師的重兵,加上幕阜山上的游擊隊,足有10萬人之多。此戰術造成日軍成軍以來大規模會戰的慘敗記錄。經此三戰,指揮長沙大捷的薛岳被日本人稱為“長沙之虎”,日寇幾年之內不敢再向長沙發起進攻。
薛岳創“天爐戰法”
楊森一面令第20軍向斜後移動,一面令第58軍進入陣地,與第20軍互相配合,協力迎擊日軍,雙方在汨羅江北岸又一次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
當時,雪越下越大,氣溫也越來越低,而守軍許多士兵連棉褲都沒有,有的竟被凍死在戰壕內。但活著的士兵,仍堅守陣地,沒有貪生怕死之輩。
守衛傅家橋據點的第20軍第398團第2營營長王超奎少校及其部屬,面對日軍猛烈的炮火,毫不畏懼,打退了日軍一次次的衝鋒。後王超奎為掩護部屬突圍,在與日軍肉搏中不幸殉國。守衛洪橋據點的第398團第3營一部,在副營長、連長相繼陣亡的情況下,仍堅守陣地。
第397團全團官兵在黃沙街硬是頂住了日軍第6師團整個師團的進攻,並迫使其繞道而行。激戰至27日晚,第20軍完成了阻敵任務,薛岳令第27集團軍全線撤退。隨後,第20軍向梅仙、平江方面轉進,隱蔽休整,隨時騷擾日軍後方,待機襲擊其側翼;第58軍向汨羅江東南部轉移,靠近向家、金井,準備切斷進攻長沙的日軍的後路。
(來源:搜狐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