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兩岸海運直航兩周年論壇”在高雄舉行。
(中評社 張啟芳攝) |
中評社高雄1月12日電(記者 張啟芳、趙家麟)兩岸海運共創雙贏,上午在“海峽兩岸海運直航兩周年論壇”上,台灣交通部航政司副司長劉詩宗、高雄港務局長蕭丁訓、台灣海洋大學教授張志清共同發表論文表示,兩岸通航使運輸成本及時間減少,提升了物流配送效率,增加港口運量,但香港船舶加入航運,引發權宜船轉籍爭奪,另航政監理事項有待兩岸協商。
台灣代表劉詩宗、蕭丁訓、張志清共同表示,原先擔任兩岸轉運地位的香港被轉移,有利於台灣達成亞太營運中心的目標,因大陸限制外資及東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對外商分散經營風險的概念而言,來台投資是一項很好的機會。
他們表示,直航後,運輸成本及時間均減少,再藉由大陸產業的研發技術、豐沛的天然原料,和台灣的製造、管理、行銷、銷售與服務技術與經驗,可提高兩岸的產業優勢與效益。
不過他們指出,香港船舶加入航運,引發權宜船轉籍爭奪,香港對其屬輪僅徵收登記費,對經營兩岸航線業者所有的權宜船轉籍具吸引誘因,雙方對台灣船籍或大陸船籍營運收入需課徵稅賦皆遠高於香港船籍。
另外,部分航政監理事項,雙方執法依據待明確化,協議內容使用“航運慣例,有關規範處理”用詞,所指慣例、規範究竟為台灣或大陸,尚待釐清。
劉詩宗、蕭丁訓、張志清表示,在航商經營調整上,將面臨台灣、中國大陸及香港等三地註冊船舶如何搭配才是最佳經營船隊之策略,在兩方官方思維上,兩岸既有之航運慣例與各自運作的航政公權力如何建立互信,進而相互承認彼此法律制度等,恐怕不是一紙兩岸海運協議就可達成,尚待再次兩岸協議。 |